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未来三十年是硬科技的时代
11月19日,由初创投资主办的2017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简称GEW)人工智能产业投资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成功汇聚全球范围内超过60家明星企业、近二百位产业界投资界学术界的特邀嘉宾,并吸引数千人次的专业观众到场参会。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在论坛期间发表“硬科技改变世界”的主题演讲,重点谈及科技发展的进程问题,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问题。
核心观点:未来三十年,硬科技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动力。而硬科技创业,自有其规律,一开始只能“十分耕耘一分收获”,但一旦达到技术拐点,就无人能及,必将创造极大的效益。
————————————————————————
以下是米磊演讲全文的速记稿整理,AI森林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精编:
我的“硬科技”,其实就是指前沿科技、前沿技术,就是总理说的“比高科技还高的技术”。
过去三十年,中国更多是在做追赶型创新,是做模仿,三十年后,我们已经成为科技应用大国。开个玩笑,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最擅长什么吗?从小抄同学作业,长大抄同学公司,不过我们抄作业的水平比较高,一直抄到了全球第二。
但是大家都知道,考试的时候,你抄的那个人考100分,你想考100分,却不能靠抄,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靠硬科技。今天中国不能再抄了,必须要靠自主创新。高科技的时代过去了,下一个时代是硬科技的时代。
我们可以把硬科技分八个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硬科技的八个方向,包含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其它领域一旦突破,对各行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高科技走向硬科技,中国未来要做的不是跟跑,而是并跑和领跑的核心技术。硬科技不仅是名词,更多是精神、是志气。
大家都知道,中国过去经历过人口红利时代,经历过模式创新时代。所以,三十年来,我们组装电机箱、洗衣机、电脑、手机,而且组装得还不错,成长都很快。
大家看这张图,橙色的曲线是模式创新,一开始是一分耕耘十分回报,但后面一过拐点,回报率就直线下降。因为模式创新的壁垒不高,竞争对手很容易进来。
蓝色的曲线是硬科技,是十分耕耘一分回报。也就是搞了五六年没有什么回报,但一过拐点,一骑绝尘,谁也追不上。我举个例子,2017年英特尔花153亿美金收购Mobileye,这是一个典型的硬科技公司,1999年由两个以色列教授成立后,搞研发搞了8年,到2007年才推出第一款产品。然后十年间,公司的市值增长到153亿美金,英特尔必须收购它,这就是硬科技公司的魅力。
中国的未来,要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两个曲线连接起来看一下,任何一个国家第一步走的都是模式创新的道路。但从1960年到2010年,全球有104个国家,只有10多个成功跨越这个曲线,从模式创新走向技术创新,由此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为什么?因为在历史转型期的时候,有一个十年到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如果你过不去,就容易陷入一个无法形成共识、找不到出路、迅速崩盘的结局。
但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非常难,根本问题出在思维转换。中国过去三十年,很多人做房地产老板、煤老板、做互联网,挣快钱出身,挣到快钱的人,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做技术创新。而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人都不能踏踏实实做实事,这个国家肯定无法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
我们提出硬科技理念,就是希望让大家的思维模式能转换过来。任何的改革,首先是解放思想。就像英国之所以能够有工业革命,因为苏格兰的启蒙运动。希望在中国可以重新做一个科技的启蒙运动。
我们西安光机所孵化了200家硬科技企业,在体制机制的突破和探索。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光机所视察,他说:“看了西光所,我反复强调的创新驱动发展有了依据。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有很多种,科技创新是根本。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能靠自力更生。”
大家还记得中兴通讯被美国封杀,罚了一笔巨款的例子吧。我认为中国再没有抄作业的机会了,美国不让抄,怎么办?只能自力更生。
这几年,从北京到上海到西安,再到国家各个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关于科技投资的扶持政策。
最近几起硬科技公司的融资都是国有资本接盘的。参照这个,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国家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不仅出台这么多基金,而且把银行保险都往一级市场甘,而且还要往支持科技创新方向赶。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会推出十大突破性技术,深度学习是2013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过去几年验证了深度学习技术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强力推动。到2017年大家都已经知道深度学习,所以投资者就要小心,应该去投增强学习了,因为增强学习是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目前的人工智能处在哪个阶段?是1992年的美国?还是1999年的美国?如果你判断错了,你未来的人生命运会有所不同。
人工智能,未来一定是万物皆智能。云终端也是人工智能处理。实际上,现在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就是云终端,从传感器、大数据的获取到芯片,到云计算。中间层是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各种算法的突破。上一层就是人工智能和行业的结合、应用。现在最大的竞争在芯片。
我认为孙正义的战略思维非常超前,他认清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是芯片,先话310亿美金收购ARM,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物联网芯片供应商。然后,如何把大数据、大流量传输到想要的地方?他用10亿美金投资了OneWeb建立数据传输体系,还用40亿美金收购英伟达4.9%的股份。
从移动互联网的案例来看,过去15年台湾的股王是HTC和联发科、大立光学,都是移动互联网的设施。HTC是智能手机的制造商,联发科是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大立光学是手机摄像头的塑料镜片供应商,是iPhone主要供应商。港股市盈率排第一的是舜宇光学,过去我们都说磨镜片的,五六年前觉得不酷,不如互联网,今天居然成为非常酷的一家公司,现在港股市盈率到108倍。
港股,是一个市盈率非常低的市场,但它可以到108倍,就是一个做手机摄像头镜头的,它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接下来,我们认为下一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估值会越来越高。
从硅谷的发展来看,整个硅谷就是从硬科技开始,从集成电路开始,70年代红杉和KBCB就是投集成电路起家的,当年也是全球顶级的硬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有了芯片,就有了个人电脑,然后就有了微软这样基于硬科技基础设施的软件服务商,90年代初期就要把所有的个人电脑连在一起,有了思科。
美国为了拉动经济,1992年搞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开始大力建设光纤通信,1999年BAT成立、谷歌成立,世界排名前五大互联网公司都是1999年成立的,任何创业都有窗口期。所以说,他们靠什么走到今天?我一直在圈子里说,没有我们就没有马云、马化腾的今天,因为我们是修路的,我们做光通信的,没有信息高速公路哪有的今天的互联网? 从1994年到1997年,全球风险投资回报率最高就是投光器件公司,当时都在疯狂地“修路”,基础设施当时的回报率很高。思科、北电网络都是四五千亿美金的市值。
纵观科技发展史,一定先是科技创新突破,有了基础设施带动,才会有模式创新。
现在,中国的机会终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革命,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的四大发明带动的,就是激光、半导体、计算机,光纤通信+集成电路+算法,才有了信息化的时代。
第四次智能化革命,算法和光学。过去100年从分立电器到集成电路到摩尔定律失效,马上到头了,下一步就是光学、算法的突破。过去几年人工智能不断突破,光学不断突破,所以人工智能+光学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人工智能是应用,光学是底层核心的突破和带动。
未来一切都会芯片化,光机电算。光,光器件-集成电路。机,机械原件-MEMS芯片。电,电器件-集成电路。算,通用算法-深度学习。
2016年还发生一件事:摩尔定律失效了。摩尔定律有效预测了过去60年信息时代的发展。它失效之后,怎么办?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如何预测未来60年、100年的发展?
我提出了米70定律。和摩尔定律一样,刚开始是基于经验得出的公式,需要未来10年、20年、30年的验证。
我可以讲一下这个定律的来源。一是科技产品由光机电算组成,机械发展达到了瓶颈,现在的成本很低,集成电路经过多年发展,成本直线下降,指数性下降,现在在产品中的成本也非常低。算法,大家都知道是一次性摊销的,边际成本也很低。最后导致光学在所有产品中的成本直线上升,最后达到70%。
为什么?首先,光是通信,每一块钱上网费,有七毛钱要交给光学公司,因为70%的成本由光学公司承担。中国电信的总工一直在讲,中国整个通信瓶颈在光通信,光通信的瓶颈的平方是光器件,光器件瓶颈的立方是光芯片。
也就是说,最后的瓶颈是光学芯片。它的问题至今还没解决,所以导致通信成本现在非常高。光子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
我们平时讲的信息产业非常大,但凡讲科技公司,大多数讨论的是信息产业、IT企业。信息产业分信息获取、传输、计算、存储、显示。信息的传输来看,光学占了70%的成本。信息的获取,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要大量的获取信息,而人眼获取信息,占人获取信息的70%以上。未来都是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都需要使用激光雷达或者是红外成像,可见光的视觉来获取信息。
人工智能靠大数据,大数据主要的数据来源来自传感器,传感器未来主要来源来自光学传感器。现在的数据还是BAT掌控,未来的数据来源一定来自传感器,而传感器主要靠光学。信息的计算,集成电路已经到达瓶颈,IBM、英特尔、中国都在研发光学CPU,只有这个突破,才可以使光学计算往前走一步。信息存储,光收发模块就占了很大的成本。而AR、VR其实都是光学技术的突破。
现在硅谷最贵的是做人工智能的工程师,还有就是学光学的光学工程师。大多数人都只知道第一个很贵,但不知道,其实光学工程师更难培养。
我是搞光学的,2012年我就看到了激光雷达对无人驾驶的重要性,当时就一直在关注。我们也投资了一家做无人驾驶的公司,当时我就告诉他们,未来的核心是激光雷达。他们当时认为通过视觉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后来事实证明,所有人都开始投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现在占到无人驾驶70%的成本。一辆车才20万,激光雷达现在就要三四十万元。这又证明,最后的瓶颈一定是光学。
我们孵化的公司奇芯光电,他们的光子芯片已经应用到了亚马逊、Facebook的云计算中心。这家公司的CTO已经在《自然》、《科学》连发三、四篇文章,我们在这方面很领先,单个光子芯片实现了四个单光子的纠缠。
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最后要靠激光雷达做成光子芯片。没有芯片化,成本就下不来,就无法普及。假设一辆车100万,你不可能卖得出去,只有做成光子集成芯片,才能把激光雷达真正的量产。
2007年,乔布斯推出iPhone,代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也是先有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才有了移动互联网。
iPhoneX既验证我的米70定律,也代表消费光子时代的开启。消费电子大家都知道,是现在非常大的产业,每年1万亿,但二十年后,各位不会再去看消费电子展,而是会来看硬科技展。我们在西安会每年办硬科技展,要搞消费光子。
什么叫消费电子?就是集成电路产品制成的消费类产品,简称消费电子。最早就是乔布斯推出的个人电脑开始,集成电路带动的。未来集成光路时代来了,应用到千家万户的时候,一定是消费光子。iPhoneX率先开启了消费光子的应用,里面最核心不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最核心的是把激光器使用到了手机上。
这直接导致现在手机的出货量上不去,因为激光器太难造了,关键是光学工程师太少。IQE这个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涨5倍,大家说硅谷不投半导体了,那是因为消费电子的时代过去了,消费光子的时代开始了。
我们在全力布局光学,我们投了几十家的光电子企业,从激光器到光子集成电路,到所有跟通信有关的光子产业。但是这种众创空间和互联网不一样,我们必须要有很大的设备。就像英特尔一样,要有设备和晶元厂才可以做。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打造“研究所+孵化器+基金+硬科技创业培训”,希望围绕西光所打造一个硬科技雨林生态,就像斯坦福和硅谷一样。斯坦福和硅谷就是借着集成电路信息产业的这波浪潮起来的。但是硅谷的时代过去了,下一波时代是硬科技的时代,是集成光路的时代,是中国的时代。
未来全球的科学创新中心一定是在中国,现在不要去硅谷,硅谷已经过时了。那里的房价太高,人很浮躁,现在很多企业已经转去洛杉矶、旧金山创业。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相信通过硬科技可以使中国重返世界之巅,大家一起期待这个时代。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德州仪器嵌入式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