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这些因素制约了笔记本超更轻薄地方向进化
笔记本作为如今移动办公的主力工具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段时间中笔记本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则是越来越丰富,性能越来越强劲。
然而随着PC市场的日益成熟,销量出现了连续多个季度持续下滑,尽管厂商已经在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一趋势,但也只是让幅度放缓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笔记本产品逐步被细分化,不同的使用场景都有对应特性的笔记本产品。
轻薄本更适合轻办公、出差以及简单的影音娱乐;游戏本则提供强大的性能,让PC游戏运行更流畅,带给玩家最佳的游戏体验;商务本则在各个方面为商务办公考虑,数据安全、稳定是必要条件。尽管被分的这么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轻薄化。
即便一向不以轻薄见长的游戏本产品也在通过各种方式瘦身。当然最轻薄的还是轻薄本产品,也可以说是超极本。
当第一代MacBook Air诞生的时候,它的小巧轻薄让世界为之惊叹,如今它已经成为过去,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已经有许多的产品已经超越了它。
如今的轻薄本市场已经进入到了毫米级的竞争,但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在厚度小于10mm之后,每减少0.1mm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制约了笔记本变的更薄呢?
制约笔记本更薄的原因有哪些?
一款笔记本的厚度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A面金属板+显示面板+屏幕保护玻璃+垫脚空隙+C面金属面板(键盘一般是凹陷设计,与C面金属面板高度一样)+主板(包括主板厚度以及主板两面各种电子元件的厚度)+散热系统(有些位置是其他的元件,仅以此为代表)+D面金属板
在谈制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用户对于轻薄本有哪些基本需求?是什么制约了笔记本变的更轻薄呢?
1、机壳材质
轻和薄是两个条件,二者不存在必然联系。正是这个原因让厂商不断的努力尝试新的材料 同时也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内部空间的占用。材料方面主要是工程塑料、铝合金、碳纤维等,目前轻薄本上应用最多的是铝合金材质,其中镁铝合金以优质的延展性和轻盈的质量成为首选,碳纤维则以ThinkPad为主要应用产品。
减少内部空间方面,以缩小电路板尺寸、压缩散热系统两种方式为主,至于电池的空间,要保证续航的话很难压缩。
2、续航要求
续航长由两个因素决定,电池容量和整机的功耗。电池容量越大续航时间越长,功耗越低续航也会越长。
如今想要获得长续航的话只能从电池的技术和降低主要芯片、配件功耗两大方面共同努力。近年来电池技术虽然没有突破性的变化,但整体是朝着小体积大容量方面稳步前进着,同时也在研究新型电池,通过减少电池的体积来降低机身厚度和重量是有希望的,但需要时间。
同样,在降低功耗方面,各大芯片厂商以及OEM都在不懈地努力着,拿笔记本的核心CPU来讲,Intel已经推出了低功耗版本的处理器产品,相比于标压35W的功耗,低压处理器15W的功耗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大幅度延长了续航时间;在其他配件的选择上也是以保证续航为主,例如内存、硬盘、显示屏等,大幅度拉下整机功耗。
散热是笔记本产品最大的弊病,由于要让大量发热元件挤在那么狭小的空间内,如何将热量快速导出成为笔记本产品在设计之初必须考虑的问题。常见的散热方式是通过铜管导热风扇散热、水冷、相变散热等方式也有出现。
目前绝大多数的散热方式都是选择的第一种,但铜管和风扇无疑要占用大量的纵向空间,这无疑阻碍了笔记本产品变薄的趋势。于是厂商选择了压缩风扇和铜管的厚度甚至取消主动散热装置的方式来压缩空间,结果就是机身变薄了,D面和C面也更烫手了。
其实散热需求和功耗有着一定的联系,低功耗的产品放热量就相对小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英特尔之前推出的Atom处理器的产品可以通过被动散热就能够满足需求。然而用户对于性能的需求又让厂商不得不选择功耗更高一些的低压处理器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外笔记本上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占用一定的厚度,且这些部分能够缩减的范围十分的有限,他们主要是指显示屏、键盘以及转轴。
显示屏
显示屏是笔记本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所占的空间相对来说稍小一些,但在以0.1mm为精度的厚度测量上它占据的厚度又是不可忽略的。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显示面板的厚度也在大幅度的缩减,功耗方面同样如此。
键盘
键盘阻碍笔记本变薄主要是机械结构以及用户对于键程的偏爱。较长的键程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敲击感,输入体验也会更加的舒适。然而为了压缩机身的厚度,有些品牌的产品不得不压缩键程,让敲击安检如同敲在铁板上,当然这样的庙湖有些夸张,但输入体验确实是大打折扣。
转轴
转轴在笔记本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机身厚度不可以靠一些小的设计技巧来掩盖的。由于是纯机械结构,在保证阻尼的情况下将转轴做薄很难,尤其是哪些要做360°翻转的产品。目前把转轴做薄的有联想的YOGA系列,用更精密结构来取代传统的结构。
写在最后:
笔记本的轻薄极限是必然存在的,但这个极限究竟在哪里无人知晓,acer做到了8.9mm,未来会不会有比它还要轻薄的产品?答案肯定是有的。
但实现还需要各大厂商共同的努力,在芯片、散热技术、外壳材质、屏幕技术等一系列技术上取得突破后可以让笔记本再次突破极限。突破极限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遵守,性能要够用、要有足够的续航、有一定的抗冲击的能力,不然做出来的产品只能是个摆设,毫无意义的突破等于没有突破。
未来笔记本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谁都不知道,也许会像科幻片那样只是一个透明的板子,也许还会是现在这样的形态,一切都要看未来科技的成果。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德州仪器嵌入式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推荐专题
- 1 格科微5000万像素产品再传佳讯 剑指中高端手机后主摄市场
- 2 Kvaser发布全新软件CanKing 7:便捷CAN总线诊断与分析!
- 3 小米15供应链谁是大赢家?市场高度关注这家企业
- 4 Intel酷睿Ultra 9 285K首发评测:游戏性能一言难尽
- 5 锐龙7 9800X3D首发评测:网游断崖式领先
- 6 国补加持!双11最值得入手的Mini Led电视来了!不买真亏大了
- 7 小米入局家用NAS市场!手机厂商要做NAS普及推手?
- 8 HUAWEI SOUND 用科技开创智慧音响新世代
- 9 工业加热技术创造烘焙奇迹:Kanthal AF加热元件以37.55秒创造世界最短披萨烘焙时间
- 10 瑞典Ionautics HiPSTER 25重磅新品! SiC晶体管引领HiPIMS高效镀膜新时代,镀膜效率显著提升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