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做成一个性能超强的单核行吗?
技术路线的选择要考虑可行性,所谓可行性不仅仅包括能否实现,还包括实现难度是不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实现的成本是不是可以承担。而把CPU做成一个性能超强的单核,技术难度大,成本也高,并不实用。CPU之所以选择了多核心发展,就是因为单核心很难继续做下去,无法持续稳定提高性能,厂商才做的多核心。
单核性能的提高遇到了瓶颈,多核处理器技术的成熟共同决定了多核处理器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选择,而单核处理器被抛弃。
我们看看当年的几代入门级处理器的性能,就会发现,单核性能的提升已经进入了瓶颈期。第四代入门级的 i3 4130 CPU,单核性能成绩为 1982。上一代入门级的 i3 3220 CPU,单核性能成绩为 1759。再上一代入门级的 i3 2130 CPU,其单核性能成绩为 1744。经历三代升级,性能的提升微乎其微。一般认为,只有性能提升五成以上才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因此,单核性能的突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不一定说完全不能实现,但至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理论上来说,从1990年左右开始,提高芯片的性能主要方法有两种:
1.在有限面积内加入更多的场效应管;
2.提高时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已经几乎把这两种方法应用得炉火纯青,单核CPU想要继续突破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功耗和发热问题,而时钟也会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多核CPU可以通过并行计算实现降低时钟的目的,与此同时维持原有的计算能力。而多核处理器的协同能力则随着技术成熟而变得稳定高效,在这个情况下,回归单核路线,尝试做一个超强的单核处理器是不符合现实需求的做法。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算我们继续发展单核技术,不计代价投入,不计成本生产出来,但是,理论来说,单核处理器的性能是会有上限的,这个上限一定会比多核处理器低。这就好比一个人可以通过锻炼提高身体力量,但是你再能打,来十个二十个人,你也够呛能对付吧?所以,个体的提高很重要,但是多人合作,良好的协作才是提高战斗力更有效更现实的选择。同样的道理,当多核处理器可以良好协作的时候,取代单核处理器成为技术选择的主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超强单核的技术构想则不实用,太昂贵,并不存在实际可行性。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汽车检测的最佳选择看这里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 1 HD4850神迹重现!RX 9070 XT首发评测
- 2 RTX 5070海外评测:有史以来最糟糕70显卡、NVIDIA说谎
- 3 650亿美元,Meta开始押注下一个硬件
- 4 RTX 5070首发评测:DLSS 4提升超4倍!4K游戏不再是高端玩家专属
- 5 游戏和生产力第一次同时最强!锐龙9 9950X3D首发评测
- 6 DeepSeek掀起的端侧AI革命将带动智能硬件大爆发?
- 7 技嘉RTX 5070超级雕评测:DLSS 4让中端显卡也有顶级游戏体验
- 8 iGam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首发评测
- 9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白金版OC评测:全新设计 颜值也追上性能和做工
- 10 CPU超越14900HX、核显强于4060!ROG幻X 2025评测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