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动驾驶:我希望你安全载我去未来

2018-09-03 11:15
来源: 与非网

自动驾驶如同一个裹挟着炸弹的糖果向大众投射而来,汽车厂商,互联网厂商都看着眼馋,然而消费者却担心它随时会炸开。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虽然自动驾驶一直炒的很火,但真正使用的人却并不多,手掌握方向盘带来的安心感胜过了把命交给车辆自动驾驶的恐惧感。当然也有可能是迟迟拿不到特斯拉订单(开玩笑)。最近与非网小编在网上看到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49%的美国人表示绝不购买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一比例高于2016年的30%。同时,84%的人更倾向于亲自驾驶自动驾驶汽车,而只有16%的人认为可以拥有一台自动驾驶。调查还发现,短短两年内,相信车辆自动驾驶比人驾驶安全的受访者数量减少了18%。

这不由让人想到了今年3月的一则新闻,Uber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撞到了一名49岁的行人,并最终导致其死亡。5月,警方公布了这起事故的真相——Uber的无人车传感器已经探测到这位正在横穿马路的行人,但自动驾驶软件没有在当下采取避让措施,这一事件直接让一部分还在观望的群众对车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彻底失去了信心。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自动驾驶的系统构成,详情见下图:

事故发生的缘由就很明显了,环境感知是自动驾驶的第一步,传感器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需要去辨别物体与信号,汽车的三大传感器有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以及激光雷达,最先进的激光雷达价格昂贵,研究尚不成熟,而Uber车的传感器没有辨别出行人,这是悲剧的源头。

虽说事故不少,但是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这一目标过于显眼,让群众的感受更为深刻也未可知。特斯拉无人系统在驾驶了累计2亿900万千米后,出现了一起致死事故。而对于人类驾驶员而言,平均驾驶9千万公里就会出现一例死亡事故。同样,飞机每年出事故的次数比汽车少多了,但是一旦出事故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这是一个道理。

人类究竟能不能信任车辆自动驾驶是一个到目前为止都值得商榷的问题,当然也不用过于悲观,科技的进步必然伴随着不断的试验和改进。

今天,与非网小编就带大家走进自动驾驶,瞧瞧它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未来之光?

我从未来走来

自20世纪80年代无人驾驶还是雏形-机器人汽车到如今谷歌,百度以及特斯拉等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已有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经历的成百上千次试验与失败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如今自动驾驶汽车也有了专属定义。自动驾驶汽车是一种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汽车,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

也就是说,其中任何一项没有发展完备都有可能导致我们陷入险境。那现阶段我们发展到哪里了呢?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美国高速公路公安局曾经做出的一个无人驾驶发展等级表格,详情见下图:

在与非网小编看来,现在厂商鼓吹的无人驾驶可能只到达了第三阶段。谷歌所谓的在任何道路环境下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在应对现实情况显得十分笨拙,近日就有消息爆出其在上路试驾的过程中麻烦不断,转弯并道都有问题。同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只能算由人工监控的半自动驾驶,仍然是驾驶辅助系统。因此无人驾驶目前来说仍不成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要想真正上路,最早要到2020年。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