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进退之道

2018-09-15 09:42
来源: 镁客网

当前汽车行业的变化显而易见。路面上出现大量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高、消费竞争力强,最重要的是,不同于传统汽车的中控平台,它们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也成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的卖点。

智能背后,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自动驾驶(最终发展为无人驾驶)。

对于新事物,公众在最初难免抱有怀疑态度,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美国刚刚做了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公众是不接受无人驾驶的。”

尽管如此,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大波浪潮的冲击下,汽车行业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资本也已经开始流向蔚来、拜腾、奇点等新型车厂。作为行业的标杆,在金融机构诋毁、股价飘忽不定的状况下,特斯拉的价值也从未褪色过。市场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说明——新能源与智能融合是未来的汽车产品形态,自动驾驶的未来可期。

对于当下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潜力,在刚刚结束的CAIS 2018上,多位行业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理解自动驾驶的五个维度

距离2009年自动驾驶模型车被提出,距今已近十年。十年间,整个行业由原先的概念先行逐步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脱离了原先的天马行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开始有了边界。

技术、政策、成本、基础设施和社会接受度形成了这样的“边界”,并且呈现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

对此,眼擎科技CEO朱继志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任何一个产业,将产业里涉及到的各个部分细分来看,都是有各自不同的环节,在每个阶段,大家的痛点都不一样。”

图 | 眼擎科技 CEO 朱继志

众所周知,一部车的生产制造因需要上千零部件,所涉及的产业链已经比一般产业的长,而针对自动驾驶,其上下游还将融入芯片、传感器、ADAS、基础建造等细分产业,造车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将影响到未来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如眼擎科技所专注的前端成像引擎芯片技术,就是智能化发展所释放出的一个细分领域,亦是短板。朱继志解释说,“在当下国内的图像处理领域,前端成像的能力属于短板,换句话说,大脑再强大,而眼睛不好使,对于后端来说同样没有用,所以我们当下就是专注于提升‘眼睛’的能力,在汽车行业,近三年我们的潜在客户将会超过2000家。”

当然,除了技术发展变化带来的诸多限制,政策的不完善、成本过高、基础设施建造战线长和社会接受度低都是限定自动驾驶发展的因素。

吴甘沙分析说,“在政策方面,目前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快,但都是以测试为目的,这远远不够;还有,相较于之前的几百万成本,现在我们一辆车的成本最低能够降到二三十万,但是仍然很高,不能满足大规模商用的需求。在高精度地图、5G、城市改造方面的建造上,无人驾驶依赖的基础设施建造还需要很长时间,此外目前社会的接受度也是不高的,这都是障碍。”

图 | 驭势科技 CEO 吴甘沙

但他进一步表示,“尽管存在各方面的限制,就应用角度而言,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它是完全可以用的。换言之,就是自动驾驶已经在特定领域中渗透到产业里了。”

产业变革下,不进则退的背后逻辑

目前自动驾驶带来的影响尚未渗透进C端市场,但它的存在已经开始在不知不觉间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甚至周边生态。可见的未来里,因智能化在场景中深度参与的不同程度,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里潜在的需求将被大量激发,如驭势科技发掘的应用场景中,就暗合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生活中,我们去逛街,在进商场之前,需要把车开到地下停车内,然后回到商场,这一过程本身是很麻烦的。所以,如果在停车环节融入自动驾驶,我们就可以把车开到商场门口,下车后,让车自己停在车库,这样就方便了许多。”吴甘沙解释。

因此产业变革之下,类似地下停车场、高速公路等场景的市场潜力都将被驱动,自动驾驶产业自然会被反向推进,而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在B端市场有所呈现。

国内ADAS独角兽MINIEYE的CEO刘国清认为,“随着产业的发展,现在的大环境是预装比例越来越高,存量车里面没有ADAS系统的车越来越少,整个后装市场的门槛逐步降低,开始有投机者进入。”对于MINIEYE而言,完成了从0到1的销量质变,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他们急需转战前装市场。

图 | MINEYE CEO 刘国清

依照智能化程度高低和自动驾驶发展阶段,在政策层面,自动驾驶被分为L1—L5五个等级。对于硬件端厂商而言,这样的等级划分其实也是对市场的一种划分,因而成为他们市场开发的重要参考依据。

尽管成本高昂,但激光雷达依然是有着自己独有的市场,如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作为硅谷激光雷达产业的独角兽,Quanergy自然看见了这部分市场的需求。为此,他们凭借对技术的深耕和远见,选择并坚持不含任何移动部件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的开发。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Quanergy CEO卢伟看见的其实更远。他明白激光雷达尚有时间去降低成本,但需争分夺秒,以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布局场景落地。他解释说:“我们选择采用相控阵电子扫描的方法制作固态激光雷达,很大的原因是需要降低成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我们确实也做到了。凭借我们的技术,未来实现高度集成以后量产出来的激光雷达价格将会低于100美元,这几乎是市面上同类产品价格的几十分之一。”

图 | Quanergy CEO 卢伟

事实上,当下一味冠以激光雷达“高成本”之名已经不再适用,刀光剑影成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常态,而不进则退则成为自动驾驶行业中各厂商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最后

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的是,智能产品与传统零部件最大的不同在于,上下游厂商需要实时去监测产品的状态,与客户和用户的结合将更紧密,是全生命周期的合作。因而自动驾驶带来的产业变革将不仅仅是硬件产品的智能化,更是一种全场景的高度融合,这必将创造巨大的增量价值。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