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智能硬件编程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MCU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少,封装形式越来越多。编程是产品上市前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采用什么样的编程方式才适合产品生产呢,本文为您解惑。
工业技术的大幅度提高,用户对电子产品性能的需求增加,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也趋于模块化,高集成度,高配置,小体积。利用BGA,QNF等小体积封装的MCU搭配必要的外围电路,一块只有纽扣电池大的线路板,也可以实现丰富的功能。
图1 小体积PCB板
芯片种类成千上万,芯片封装形式的多种多样,PCB板子的设计更是千变万化。选择什么样的烧录方式和生产工具,以及预留合适的烧录接口才能使生产更高效呢?
1、哪种编程方式才适合自己?
芯片的编程方式分两种,即离线编程和在线编程。
离线编程是指芯片(裸片)放到烧录夹具中,通过编程器烧写程序后再贴到PCB板子上;
在线编程是指芯片先贴板,然后通过PCB板上预留的仿真烧录接口烧写程序。
两种编程方式截然不同,也各有优缺点:
离线编程效率高,但烧录夹具是耗材,会增加一定的生产成本,并且编程完成后无法立即验证产品功能性;
在线编程不需要烧录夹具等耗材,可通过烧录工装直接对PCB板上的芯片编程,编程后即可对板子进行功能测试,但烧录效率相对于离线烧录来说就没那么高。
一般来说,对于Flash存储芯片,特别是大容量的NAND Flash,eMMC,此类芯片引脚较多,Flash存储容量比较大,编程时用到高速信号,此类芯片一般采用离线烧写,以保证烧录效率和稳定性。对于MCU,特别是BGA、QFN等小封装的MCU,本身体积小的特点不利于产线工人烧录,用到的精密烧录夹具价格也不菲,此类芯片适合贴板后再烧录,可减小生产成本;对于无线模块,蓝牙模块,智能家居产品等,这些产品都有个特点,即出货数量庞大,产品尺寸较小, 对烧录的良品率要求严格。此类产品适合在线编程的方式生产。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编程方式。
2、哪种编程接口好?
在使用在线编程方式烧写芯片时,需要将编程接口引出,常用的有JTAG/SWD/SPI/UART/BDM/C2等,芯片的用户手册会介绍芯片相关的编程协议以及编程接口,用户只需根据手册设计相应的编程接口即可。
有些芯片支持多种编程协议,如ST厂家的ARM芯片就有很多支持JTAG/SWD/UART三种编程协议烧写,用户只需预留其中一种编程器支持的接口即可。有些MCU,如NXP的LPC的ARM7系列,既支持JTAG/SDW协议,也支持UART协议,但在加密后只能通过UART协议擦除。如果用户考虑加密,并且需要二次升级程序的,需要将两种接口都预留出。
图2 芯片读保护功能
3哪种烧录工装的效率更高?
通过芯片手册可以知道该留出何种编程接口。问题来了,要以什么方式预留呢?
芯片原厂在评估板/开发板上一般都会预留出仿真接口,如ARM芯片的标准20P仿真接口;标准的仿真接口有利于研发工程师开发调试,但在实际产品中,为了节省器件成本和PCB板空间,一般不会将标准接口作为产品编程的预留接口,而是采用焊盘,排针,金手指等方式将编程接口引出,再通过烧录工装或其他专用的烧录夹具对PCB板子进行编程。
图3 评估板的仿真接口
图4 实际产品的烧录接口
图5 烧录工装
ZLG专注编程器行业多年,P800isp在线编程器支持JTAG/SWD/SPI/UART/BDM/C2等众多串行协议的在线编程,更有众多无线/蓝牙/汽车电子等智能硬件的成熟烧写案例。P800系列编程器支持在线,离线等多种烧写方式,是您的编程好伙伴。
4、总结
综上所述,编程的方式分为离线和在线,在线编程中编程接口的预留需要考虑MCU本身特性和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方式,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汽车检测的最佳选择看这里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 1 HD4850神迹重现!RX 9070 XT首发评测
- 2 RTX 5070海外评测:有史以来最糟糕70显卡、NVIDIA说谎
- 3 650亿美元,Meta开始押注下一个硬件
- 4 RTX 5070首发评测:DLSS 4提升超4倍!4K游戏不再是高端玩家专属
- 5 游戏和生产力第一次同时最强!锐龙9 9950X3D首发评测
- 6 DeepSeek掀起的端侧AI革命将带动智能硬件大爆发?
- 7 技嘉RTX 5070超级雕评测:DLSS 4让中端显卡也有顶级游戏体验
- 8 iGam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首发评测
- 9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白金版OC评测:全新设计 颜值也追上性能和做工
- 10 CPU超越14900HX、核显强于4060!ROG幻X 2025评测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