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首批上会企业,看科创版如何改善“华为们”的微生态

2019-06-13 11:57
螳螂财经
关注

科创版首批上会的新闻被爆炒,这个驱动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承载了官方与民间共同的未来憧憬。

而从首批预上会企业来看,长远视角下,科创版或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同样处在舆论风暴眼中的华为创造全新的微生态。

两个大热点,将以“未来”的方式产生交集。

首批上会,科创版用“小而美”为芯片半导体产业“打补丁”

根据上交所截止6月5日的公告,科创版首批上会(时间不同)的企业有10家(从后往前,首次上会的是10-9-8三家企业,目前均已过会)

螳螂财经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特征是,10家企业当中,与芯片半导体概念相关的占了一半。

不妨先用相对通俗的语言来看看这5家企业都是做什么的:

安集微电子:主营CMP抛光液,该产品用来保证生产过程中硅片的“平整”(所以称“抛光”,只不过这是纳米级别的),方便下一步蚀刻电路。

天准科技、华兴源创:主营业务都是检测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晶圆和芯片没办法像富士康质检员那样人工盖戳,必须有专用的设备。

澜起科技、睿创微纳:集成电路设计(即IC设计),前者主要设计内存缓冲芯片(让CPU和内存更好地合作),后者做MEMS传感器芯片(接收和处理传感器信号)。

由此,一个芯片半导体产业链条的“补充完善”图景也显露出来。

如果用“建房子”做比喻,芯片半导体产业有几个粗略的链条环节:

IC设计,如同建筑图纸,指出大楼怎么建,由IC设计商(或视作整个链条的“甲方”)完成;

半导体材料,如同建楼用的水泥、钢筋,主要包括抛光液、光刻胶(“雕刻”晶圆形成集成电路,晶圆最初是普通的沙子)等;

半导体设备,如同建楼用的机械,包括生产设备(如都在谈的荷兰ASML光刻机),以及检测设备等。

代工厂:如同“中建X局”这样的承包商,利用半导体设备,按照IC设计要求,购进半导体材料,把东西造出来并检测合格完成交付。

由于每个链条环节包括的内容很多,需要大量生态伙伴共同完成,首批科创版“小而美”的企业并非在大链条上做补足,而更像是用打补丁的方式完善中国芯片半导体产业链。

例如,芯片有千千万万种,澜起科技、睿创微纳各自进入了十分细小的领域——事实上,大谈特谈的华为海思,也是IC设计商的一员,只不过占据了移动设备CPU的大头;

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光刻胶,原本有晶瑞股份、江化微、南大光电、上海新阳、容大感光等上市公司大量投入和沉淀,这次安集微电子又专攻抛光液领域;

在设备方面,国产北方华创已经在主生产设备刻蚀机和PVD机台(可理解为提供真空生产环境的机床,是半导体的必须)有所突破,天准科技、华兴源创则是检测细分领域的企业。

盯住芯片半导体产业链“小环节”进行完善补充,成为首批科创版企业的主要特征。

直接或间接,“华为们”微生态的改善润物细无声

“螳螂财经”以科创版为契机,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终端厂商,其微生态将发生“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善。

1、间接生态:可被突破的薄弱环节越来越少

安集微电子在答证监会的回复中表示,“公司产品实现进口替代的前提条件,是公司产品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客户工艺需求,同时在技术、产品、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翻译过来,即安集微电子目前的材料还不足以替代进口。对CMP抛光液而言,每个制程都有自己对应的平整要求,例如在28nm视角下是平整的,“凑近”到14nm看可能就不平整了。

事实上,科创版上的多数企业都是如此,“有”但不“优”。也由此,科创版的意义也呈现出来:原有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被新兴资本市场再次驱动往进口替代方向进化,而不只依赖政策等外部因素。

对华为们而言,要想不被掐脖子要分这“两步走”:

首先,是全链条补足,虽替代能力不足但不再有缺口环节,紧急情况可以拉过来“凑合”用——这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例如中芯国际的存在让台积电断供威胁稍许降低);

然后,再是用科创版等方式推进替代能力提升(科创版不太会去支持一个从零起步的企业),最终让薄弱环节越来越少。

2、直接生态:苹果式全产业链条更具备条件

在消费者业务上,Q1华为手机全球销量已经超过苹果。

但事实上,对华为而言,从各方面对标苹果应是其下一阶段目标,销量反超但全系生态仍然不能与苹果比肩。

在复杂的外部局势下,华为更应该像苹果一样建立自己的整套微生态。

这件事三星想过,但失败了,最后只留下一个“销量第一”,其他很多零配件、专利还是被掐了脖子。

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谈华为究竟还要做什么,但科创版某些企业却为这种全系生态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天准科技第一大客户即为苹果(提供智能检测装备),2018年,其来源于苹果公司的直接收入占公司当期营收28.51%。

这类有直接服务经验的企业越发展壮大,对华为等终端企业建立自己的生态就越有直接价值,它至少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可能。

3、行业生态:隐藏在华为背后的手机厂商焦虑有了出口

在华为刚刚遭受无端制裁时,网上曝出某些国产手机企业其实更加紧张和焦虑。

华为可以扶正海思、强化鸿蒙,但一些表面上与华为竞争的手机企业,其链条十分脆弱,任何的“断供”都可能是致命的。

一些手机产生甚至被诟病为“组装厂”,虽然这种批判有点过于严苛,毕竟工业设计能力、软件优化能力也是消费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价值,但它背后确实反映了庞大国产手机产业背后的隐忧。

从这个意义上看,首批科创版上会企业释放出来的芯片半导体产业信号对这些企业而言更有未来价值,一条有退路的供应链在形成。

“底线思维”下,有了“底线保障”的华为只会更开放

从主动发布的全球供应商数据来看,华为一直是开放的产物。

与其说华为是一个大企业,倒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一个“平台”。

目前,华为全球供应商已超2000家,国内的中芯国际,深南电路,舜宇光学,比亚迪,立讯精密,天马,京东方,东莞ATL,长飞光缆……国际上高通、博通、亚诺德半导体、安费诺、富士通、HRS、HUBER+SUHNER、COMPEQ……大批上游电子产业链各领域的龙头企业“汇集”在华为这个平台上。

明星产品华为P30 Pro背后的4000万像素“超感光镜头”即由索尼提供的IMX650传感器,通过华为“平台”,这枚传感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手机摄像话题热度。

在接受媒体专访过程中,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的开放性,不会改变积极开放的态度。

事实上,在科创版增强“底线保障”的情况下,华为的开放反而将更加积极——正因为有了本土供应的“后盾”,全球开放才能、才愿意更加大胆,更勇于将更多供应商纳入“平台”之中。

而反过来看,对科创版芯片半导体相关的企业来说,华为的崛起也将有助于它们的成长。

包括中国在内,全球产业崛起的规律都是先从“平台”开始,平台起来后,上游本土元器件产业能更好地借助平台的力量一同发展(在同等技术、质量和服务下,本土平台对本土供应链有显著的偏好),而不是依赖国外的品牌。

华为的全球开放,让“平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成功,本土企业虽然在国内,却享受了华为国际化带来的益处,这大概就是开放时代多赢的一个真实写照。

螳螂财经:原潇湘财经,泛财经新媒体,重点关注新金融、新零售、上市公司等财经金融领域。 《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微信公众号十万+曝文《京东走向“四分五裂”》创作者。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