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勍:5G来临加速智慧空间形成与发展
再次接触Top Smart,给人以全新之感,与去年相比,今年Top Smart的智能眼镜布局更为深入,已经实现从硬件到云管端的覆盖、从少数场景到多个场景的深入落地应用,向世人展示出角逐产业未来的硬汉一面。
李传勍向OFweek智能硬件网介绍到,Top Smart上海翊视皓瞳隶属于佐臻集团,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陆研发和推广智能眼镜产品及应用,是中科院智能眼镜产业联盟(SGIA)的共同发起人与副理事长单位。
据李传勍介绍,成立之初的Top Smart属于智能眼镜整体解决方案商,为国内大企业提供电路板、系统集成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在2016年取得成效后,正式进入智能眼镜外觀模具制作和整机量产阶段,并向电力、医疗和工业等领域深耕。
2017年,智慧工业、物流、媒体等行业发展迅猛,这对智能眼镜行业来说是利好机遇,很庆幸,Top Smart通过把脉市场,了解客户需求后,积极投入云管端的产业链整合与布局,透过生态合作伙伴协作,与国内外诸多工业、物流、媒体等行业领军客户展开了大规模行业应用试点,并逐渐具备行业软件定制与云平台开发能力。
2018年起,Top Smart开始发力解决方案落地,与各个垂直领域的系统集成商、品牌商、设备商展开合作,专注提供包括云管端平台和定制化管理软件、产品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加速整个智能眼镜在行业应用中落地,让产业进入到价值明确、更高效的发展阶段。
纵观Top Smart发展历程,一开始其是作为智能眼镜、智能硬件形态的产品提供商,经过短短几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引领行业向智慧空间(Smart Spaces)、云管端一条龙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其多年积极推动下,让人们知道了什么叫AR智能眼镜、什么叫智能视觉增强技术,并了解和认同智能眼镜的价值,以及认可行业发展潜力。现在,透过集团的各种微构装、小型化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整合以及自身研发加上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各领域AI人种智能算法,更将引领产业进入智慧空间服务时代,体现智能眼镜不仅仅是智能硬件,更是时空穿越、虚实融合的智慧空间体验的载体与人机交互终端。
5G来临,加快应用场景落地
步入2019年,5G悄然来临,其低延迟、大带宽等特性将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智能眼镜体验。与其他应用不同,智能眼镜的主要模块化软件及能力主要运行于边缘计算中心,既需要确保运行的实时性,又要实现应用软件切换的即时性,而5G的特性,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它将会成为智能眼镜发展的最重要推手。
4G在很多时候无法支撑大容量影音及3D建模数据的实时传播。但5G的低延迟、大宽带优势,可以让这些资讯能够更迅速地传递,甚至达到秒级下载电影的良好体验。
李传勍对OFweek智能硬件网表示,四年来,智能眼镜行业的发展非常快速,随着5G东风到来,可以预测,接下来整个产业的发展节奏将越来越快。
目前,Top Smart在智慧医疗、工业应用、体验导览、教學娱乐、公共安全5个领域已取得深入的场景化落地应用成果。
各行业领域场景落地应用
一、智慧医疗
主刀医生头戴智能眼镜,可以结合手术内窥镜实时看到人体内手术部位的3D画面,方便医生更直观、自然地进行微创手术,也可以第一视角对手术过程进行无死角实时直播及记录,便于发展更高效的医疗教学。此外,“当在救护车上抢救患者时,通过5G车联网,医护人员可通过智能眼镜与在医院手术室的专家团队同步信息与交流,进行应急处理及医疗小组与手术室的准备,为抢救患者赢得更多应对时间。”李传勍表示。无论是智慧手术室或是智慧救护车,都是智慧空间的存在体现,而在这些不同的医疗智慧空间中,需要的绝非一款标准品,而是一款款场景与配戴针对性的产品及配套管理软件、云服务能力,这就是场景化的云管端智慧空间整体解决方案。
二、工业应用
“工业场景诸如生产制造、运维巡检、岗位培训、仓储管理、远程协作等环节,就是一个一个需要智慧化的空间,在工业领域,借助智能眼镜,工程师可以对操作机台、仪器仪表等设备进行远程智能化巡检与运维服务,远程协作侧重于环境信息感知及记录传输、识别反馈。生产制造及岗位培训环节的需求在于图像要清晰、精准;各种空间环境及应用场景不同,对智能眼镜及配套软件、云服务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深入实际应用中深度调研后进行跨界合作研发。”李传勍强调。
三、体验导览
在近年来,基于各类特色小镇的兴起,中国文创文旅行业更多注重与科技结合的交互式体验,政府也在某些特定的项目中与Top Smart开展密切的合作,通过智能眼镜深入文创文旅行业应用场景,让旅游和科技全拥抱数字化,通过AR/MR智能眼镜的识别和幻境呈现,让用户获得更加生动的体验感,这对文化资产的数字化及保护、传承非常有价值。
通过佩戴智能眼镜观赏艺术文物,可以感受文化、艺术、文物等数字3D虚实交互技术的新体验;通过智能眼镜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生动再现主题公园、古迹非遗原貌 (3D动画/音视频等);结合影像传感联动的智能眼镜智慧文旅及导览系统,可以提供多视角融合的体感虚实交互体验,让每个历史、艺术、文化场馆、聚落能够成为一个一个的智慧空间,大大提高人与空间的深度互动与深刻感受。
四、教学娱乐
通过互联网+AR眼镜进行移动视听教学,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拥有第一视角个性化互动体验,弥补师资不足,实现即需即学即用。
戴上智能眼镜的学生们,能够在现实空间中,借助计算机图形、空间及物体建模、数字孪生和3D可视化技术产生虚实融合及时空穿越的深刻体验,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放置在现实环境中,两者实现无缝对接,交融为一体。智能眼镜能将各种外文资料自动翻译成学生们熟悉的语言,在眼前实时呈现。即使是走在街上,智能眼镜也能在眼前实时呈现所在地点标定的大量信息,实现导航等功能。闲暇时,智能眼镜就像是在鼻梁上架设了一个3D影院,在眼前展现出超大的电影屏幕,最重要的是,不拘空间、不拘姿态、安全健康,真正的移动互联网,真正的解放与自由。
五、公共安全应用
对于安防领域工作人员来说,佩戴智能眼镜可以转换单调的工作场景,不再永远守着监视器看监控,通过戴在头上的AR智能眼镜实时掌握安全动态,并能在观看过程中可以任意走动执行任务,以及与监控画面进行自然交互互动。不需要迁就实体屏幕,只需要戴上AR智能眼镜,管理者就可以在真实空间中看到实时迭加的3D或全景的现场信息。
透过智能安防头盔或智能眼镜,安防领域工作人员还可以看到彼此的第一视角信息、全景相机画面、彼此身上的传感器信息,让单兵智能化,实时协作相互支持,让任务指挥调度更加及时、准确、高效。李传勍认为,由安防领域可以覆盖延伸到各行业领域场景,因为各种行业领域都有安全管理场景需求,如果通过进行远程协作、调度指挥和解放双手3D可视化的eSOP,既能做时空穿越,也能实现虚实融合,在各垂直领域的空间环境智慧化建设中都会体现出巨大的安全管理与防灾预防价值。
智能眼镜产业的发展挑战
谈及国内AR智能眼镜生态建设,李传勍看得很深,他认为,目前,国内的智能眼镜还停留在基础的硬件层面;而在软件层、云端和云平台服务、光学系统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以光学为例,其所需的技术积累跟量产化要求比较高,资本投入跟整体技术的沉淀要求也很密切,目前国内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国内智能眼镜发展水平相对于国外技术水平还有不小落差,智能眼镜研发需要直面小型化、高集成、低功耗的行业发展趋势及严苛标准,否则无法达到轻薄短小的使用者体验要求。
软件及算法部分,目前很多AI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慢慢地连接到智能眼镜应用上,如各种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算法、声控语音识别、多语言翻译、各种定制开发的特殊检测感知类应用软件等。至于云平台部分,整个生态建设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仍未形成产业分工协作的成熟体系。
李传勍进一步分析道:“从智能眼镜到智慧空间相关技术,各专业领域都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打磨,不是简简单单找人、找投资,就可以量产商用。目前整个产业生态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又还处于初期试点阶段,鲜少有公司会大规模投入研发。而行业很多创业公司为了融资,选择闭环发展模式,企图擅长的不擅长的通通自己做,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这是不健康的。”
从产业化应用来讲,国内智能眼镜行业应用的发展速度比国外要快,而且国外纯资本化商业运作方式呈现出业态难以系统化发展的局限;从这点来说,国内的产业发展形态相对更系统化,如很多国有集团公司、组织的初期试点项目,都是比较有计划性和前瞻性的。
总体而言,在全球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国内智能眼镜生态的价值以及应用成果较超前,但基础部分仍显不足,包括光学、核心算法、底层技术、人机交互等,仍需持续投入与积累。
云管端整体解决方案引领打造智慧空间
作为全球最早参与到智能眼镜行业的公司,佐臻集团跟Top Smart的布局,已不局限于智能眼镜硬件公司或产品服务商。经过四年的积累发展,Top Smart在本地化服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管是定制化的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还是模组化的标准产品,都已在各个行业及垂直领域里得到落地及应用。
现在,Top Smart将从智能硬件领域进入到智慧空间,从打磨一款一款场景适应性强、针对性高、接地气的硬件产品到开发整体的场景化云管端应用服务解决方案,这其中包括数字孪生技术、3D与全景可视化能力、去中心化分布式边缘计算能力等,让智能眼镜以及周边各式智能硬件、传感器、摄像头等都能自组网进行融合交流及检测感知,形成空间的智能化、3D可视化及虚实融合,通过包括4G/5G及WiFi、BT等各种无线通讯技术的智慧连接,能够形成人-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的实时联动互通,形成整个智慧空间的直观联动与全感体验,使各式智能眼镜与环境间的交互更合理、更智能、更直观。
“单一的智能眼镜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空间和真实场景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各种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就是智慧空间,一个能让虚、实环境跟智能眼镜及各式智能终端、传感载体自然交互的有机系统。”李传勍最后对OFweek智能硬件网如是说道。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德州仪器嵌入式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推荐专题
- 1 格科微5000万像素产品再传佳讯 剑指中高端手机后主摄市场
- 2 Kvaser发布全新软件CanKing 7:便捷CAN总线诊断与分析!
- 3 小米15供应链谁是大赢家?市场高度关注这家企业
- 4 锐龙7 9800X3D首发评测:网游断崖式领先
- 5 国补加持!双11最值得入手的Mini Led电视来了!不买真亏大了
- 6 长江存储PC41Q 1TB评测:裸条满载仅62度
- 7 Intel酷睿Ultra 9 285K首发评测:游戏性能一言难尽
- 8 小米入局家用NAS市场!手机厂商要做NAS普及推手?
- 9 工业加热技术创造烘焙奇迹:Kanthal AF加热元件以37.55秒创造世界最短披萨烘焙时间
- 10 HUAWEI SOUND 用科技开创智慧音响新世代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