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行业想象,江波龙创新小尺寸一体化封装固态硬盘Mini SDP
提到固态硬盘,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也就是最常见的2.5 inch SSD,其相比传统的机械硬盘在重量、体积、噪音、读写速度、功耗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1989年世界上第一款固态硬盘诞生到现在,SSD依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可见其价值所在。纵观固态硬盘近20年发展,其容量、性能不断提升,但除了接口类型有所新增 (SATA/mSATA/PCIe/M.2),并无实质性突破。
江波龙 Mini SDP (SATA Disk in Package) 首次突破行业想象,将主控、缓存和闪存三部分融合封装为一体,体积只有传统固态硬盘的十分之一 (33.4mmx 17.2mm x 1.23mm)。
江波龙 Mini SDP 采用原厂最新3D TLC NAND Flash,SATA6Gbps 接口,提供128GB/256GB/512GB 容量选择,最大顺序读写达 560MB/s和520MB/s,最大随机读写90K。
产品集数十项专利于一身,其中5项发明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巴西、中国大陆及台湾都申请了专利并处于有效期间。
1. 防震耐久,高效保护数据安全
现有的固态硬盘电路模块一般将电路元器件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再连接接插件和外壳组装起来,电路元器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潮和沾染灰尘,从而影响元器件的性能,造成固态硬盘的功能不稳定。
江波龙Mini SDP中文全称“一体化封装SATA固态硬盘”,采用封装胶体结构,将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所有电子元件进行无空隙封装,拥有着更好的物理保护:防尘、防震、抗潮湿,高效保护数据安全,令固态硬盘模块的功能更稳定,耐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性能高,数据传输流畅、低耗
江波龙Mini SDP虽然只有小小一片,但是玩法却多种多样。因为是标准SATA接口,加一个2.5英寸外壳即可兼容安装到各类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之中,还可以使用SATA转USB转接线变为外接式存储设备,个头小但性能高。
从CrystalDiskInfo中可以看到,Mini SDP除了和普通固态硬盘一样支持NCQ、TRIM、S.M.A.R.T。
在CrystalDiskMark软件中,Mini SDP的表现也相当不错,测得读取速度为560MB/s,写入速度为520MB/s。
不仅如此,SoC一体化封装还使得Mini SDP的功耗大大降低,功耗峰值仅为2w,比传统固态硬盘相比降低了至少一半,散热性能更好。
3. 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使用传统方式制作固态硬盘,先要把控制集成电路晶粒及存储集成电路晶粒封装成控制芯片和存储芯片,再将其和所有元器件一起焊接在电路板上,生产周期较长,成本也相应较高。
江波龙Mini SDP采用SoC一体化封装,内部集成了NAND Flash芯片、主控芯片、电源芯片、复位芯片、晶振时钟芯片等所有部件,大大简化了固态硬盘的制造工序。并且设置与标准SATA存储接口结构尺寸相同的开口,这样在装配时直接将固态硬盘存储模块由开口处装入即可形成标准SATA存储接口,同时简化了装配工序。这样使得Mini SDP的成品生产时间比传统SSD整整缩短了14天,进而帮助客户快速交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4. 安装简单、快捷,提高加工良品率
传统固态硬盘的电路模块在组装时因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在工厂内进行,生产不够灵活;但如果通过人工在销售柜台完成组装,又无法控制组装质量,导致生产良品率降低。
得益于一体封装的模式,只需要江波龙Mini SDP放入卡槽,固定在2.5 inch的固态硬盘外壳中,即可一键完成组装,非专业人员也完全可以自行操作。这样的操作过程令Mini SDP的组装速度远超普通固态硬盘,轻松实现Officeis Factory成品化,让办公室秒变组装厂,而且能有效保证良品率,一举两得。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汽车检测的最佳选择看这里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 1 HD4850神迹重现!RX 9070 XT首发评测
- 2 RTX 5070海外评测:有史以来最糟糕70显卡、NVIDIA说谎
- 3 650亿美元,Meta开始押注下一个硬件
- 4 RTX 5070首发评测:DLSS 4提升超4倍!4K游戏不再是高端玩家专属
- 5 游戏和生产力第一次同时最强!锐龙9 9950X3D首发评测
- 6 技嘉RTX 5070超级雕评测:DLSS 4让中端显卡也有顶级游戏体验
- 7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白金版OC评测:全新设计 颜值也追上性能和做工
- 8 iGame RTX 5070 Ultra W OC 12GB首发评测
- 9 CPU超越14900HX、核显强于4060!ROG幻X 2025评测
- 10 联想AI PC的生死时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