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手机行业报告: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最艰难的时期来了?

2022-09-01 14:09
雷科技
关注

在很多人眼中,近十年智能手机是整个市面上最炙手可热的行业。苹果、三星等厂商在全球市场上风生水起,小米、魅族等互联网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华为、OPPO、vivo等厂商也在不断深耕产品布局。在当时,互联网智能手机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能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事实上,在这看似一帆风顺的时间里,智能手机市场其实先后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飞跃(2011-2016年):从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年无疑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飞跃的一年,那一年的国内手机出货量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50%,并在接下来五年时间内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在2016年达到了巅峰的5.6亿台。

而2011年,也是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厂商诞生、OPPO等传统厂商转型智能手机的元年。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国内手机市场经历了小辣椒、大黄蜂等互联网手机厂商的兴衰,经历了HTC、三星的意外出局,逐渐形成了华米OV四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低谷(2017-2020年):进入2017年,手机行业热度开始逐渐冷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次出现下滑。在配置内卷、技术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早些年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中小型手机厂商出现无以为继的情况,整个市场的出货量都在往头部厂商集中,行业格局趋于稳定化。

回暖(2020-2021年):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在“5G普及”口号的带领下,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一阵回暖期。各家厂商都在密集发布5G新品,希望能在5G需求期内尽可能地抢占市场份额。然而在这看似回暖的情况下,迟迟没有出现的5G杀手级应用,却为后面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小”回暖后,国内手机市场再度陷入了严重的“冰河期”。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消息,2022年1-6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其中5G手机出货量1.09亿部,同比下降14.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2%。机型方面,国产手机上市的新机型为192款,同比下降1.0%。

b64543a98226cffc728446f1a5d0e69af703ea27.jpg

(图源:中国信通院)

或许在此之前,很多人都会觉得智能手机市场的“凛冬”来得太过突然,但回顾这十年来、前后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你就会发现,智能手机市场其实早已经遇见瓶颈,若不是5G技术的及时普及给整个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如今市场的低迷情况很可能在两三年前便已经发生了。

不论如何,如今2022年已经过去大半,“行业凛冬”也已经成为既定现实,考虑到市场趋势并不受厂商支配,在寻求突破中度过至暗时刻将是厂商们难以避免的境况。借此机会,小雷将针对迄今为止的整个市场发展情况做出一个阶段性的分析,让我们看看这段时间的手机市场到底具体发生了什么?未来又将去向何方?

渠道现状: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

稍微关注数码圈的读者应该都能感受到,2022年的手机市场确实经历了不小的挑战。大到国际环境的激化、疫情变种的影响、上下游供应链的失衡,小到芯片性能的原地踏步、品牌自身的战略调整、消费者心理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年的手机市场造成了影响。

现在看来,各家厂商的话事人对于这股“寒流”的到来其实并不惊讶。近日,荣耀CEO赵明就在线上接受媒体群访时就表示:“做手机行业,行业下滑早在预期之中,怨天尤人毫无价值和意义。”这样的预期,也让很多手机厂商都早早启动了“应急措施”。

至于这些措施是否有效,那还得从渠道和产品的具体表现开始说起。

线下:疫情反反复复,八成门店都在亏钱

2011年,小米发布了初代小米手机,并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互联网手机”这个全新的概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把手机放到互联网上来销售,这绝对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时至今日,在网上购买手机的模式已经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各家厂商线上销售渠道占比更是在逐年上升。

然而,根据IDC统计,尽管在疫情期间国内智能手机线上销售渠道占比进一步上升,但直到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机市场线上和线下渠道销量占比仍为36.3%、63.7%。考虑到重建不久的荣耀提出主攻下沉,线上起家的小米提出“新零售”模式,老玩家OPPO也在对线下门店进行整合升级,从市场数据和厂商的行为上,我们不难看出线下市场才是目前最主流的销售模式。

f2deb48f8c5494eea12397d8417bcaf498257e02.png

(图源:IDC、华经产业研究院)

只是今年的线下市场,远没有厂商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根据GFX中怡康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从T1-T5所有层级的线下市场都有约20%的销量下滑,而这种下降幅度在各个层级的差距相对并不大,这已经可以说明整个市场环境都很不乐观。

具体到实际表现上,小雷选择了周六、周日两个人流较多的节假日,在早上十点整、下午四点整和晚上八点整三个时间段对商场里的某品牌专卖店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即便是在晚上八点整这样的热闹时段,进店里看产品的人依然不多,好些顾客甚至只是为了体验新款折叠屏手机而来的,简单了解几分钟后便离开。

“这是我们的新产品,现在下单的话,马上就可以拿到手,”一位线下门店店员在向小雷亲切地介绍着面前的这款折叠屏手机,在得知小雷没有当场购买的意向后,店员无奈地对小雷说,“你们这些小年轻都这样,进来就为了摸摸新手机,真要买还是跑到网上去买。”

14252380f450451481f02e20d0de7dd (1).jpg

(图源:雷科技自制)

稍加观察,不难发现同处商场二楼的其余几家品牌线下门店也是类似的情况。尽管外面逛街的人潮熙熙攘攘,但是愿意进店体验产品的用户并不算多,多数进店的顾客停留时间也不算长,同一时间内店内最多只有六七位顾客,其中愿意当场购买手机的顾客更是百不存一。

有趣的是,比起手机,关注AIoT、笔电等生态产品的顾客可能更多。一位门店店员对小雷透露,这些零零碎碎的“杂货”确实是门店里比较受欢迎的品类,除了一些只为购买生态产品而来的用户外,不少顾客买手机时也会顺手买一两件数码周边产品,展示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相对可观。

即便现况比较萧条,但是对于手机厂商而言,线下销售渠道的扩张属于长线投资。除了增加手机销路以外,周边生态产品利于拉升门店坪效,更多的门店也利于扩展服务范围。为了稳住“军心”,部分手机厂商甚至需要进一步补贴渠道以维持网络稳定——根据行业报道显示,小米在4月份针对线下门店进行了五次补贴,累计金额1.2亿元。

image.png

(图源:澎湃新闻)

这还是有厂商兜底的线下门店,至于那些无名无姓的第三方经销商则过得更加艰难。

小雷来到了市中心的一家手机城里,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第三方手机店铺。从客流量上来看,进手机城来看手机的顾客并不多,闲着的老板不是在刷短视频,就是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聊天。很多进来买手机的消费者也多是抱着“尝鲜”的心态,或是专门找二手或山寨的产品。

“现在手机越来越难卖了,”一位在手机城里经营着一处铺面的老板告诉小雷,“在疫情开始前,我这位置每天起码有一两百人来问价格,现在一天下来能有三五十个都不错了。这半年来,每天开单基本全靠闲鱼,再这样子下去,年底铺租到期直接回家做了。”

疫情的反复,对线下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这段时间,新冠变种奥密克戎的反复来袭,搞得全国各地人心惶惶。举个例子,小雷居住的社区在短短半年内就先后经历了三次封锁事件,对于这些线下经销商来说,这种干半个月强制休半个月的情况非常致命。

a686c9177f3e670920143151a23a6534f9dc550b.jpg

(图源:雷科技自制)

除了疫情,不断加快扩张速度的厂商门店也给第三方经销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更正规的服务,更丰富的商品,第三方经销商的生存空间正经受着电商和品牌手机门店的双向冲击。从结果来看,目前部分手机城已经闭门改造,而还在经营的手机城内,不少店铺已经在显眼处摆上“旺铺招租”的招牌。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在广州出现。即便是昔日名扬中外的深圳华强北,如今也在面临着严重的退租潮。根据时代财经报道,目前位于华强北的数家品牌线下门店已经停业,而华强北数码配件商城里面的不少商铺也已经卷帘门紧闭,没有了营业迹象。

某头部国产手机品牌的线下经销商对雷科技表示,进入2022年来,他所在的那片区域里的经销商,可能10个店里面只能有1个店赚钱,其余经销商全部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如果有经销商敢说自己今年线下门店全部都在赚钱,那基本能确定是假的,完完全全的胡扯。

事实上,为了避免继续积压存货,部分经销商开始频繁向厂商拒单。按照惯例,厂商在推出新品时会给经销商定期配货,如果拒单就会降低经销商在厂商那里的用户评级。但是如今的市场形势,让部分经销商已经管不得经销商评级这件事情了,而线下配货渠道的堵塞,则令厂商手里的存货积压得越来越多。

就像小米最新财报展示的那样,去库存已经成为了很多厂商的一大难题。

线上:各种花式战报,却不能粉饰太平

线下市场的萎靡与相对停滞,让不少厂商把目光重新放回线上市场。手机厂商们将618电商节视作2022年翻身的关键节点,他们希望在防疫形势好转的前提下,能利用好“6·18”这一销售节点,尽可能地提升全年销量,把推新品、清存货的任务一举完成。

新品方面,5月24日,Redmi发布了最新的Note 11T系列,为消费者带来了目前最廉价的天玑8100产品;5月30日,荣耀赶在大促前夕发布荣耀70系列,覆盖了2500元-4500元的价位段;至于vivo S15系列、OPPO Reno 8系列也都是在5月底-6月初的时候发布的,卡位618战略意图明显。

image.png

(图源:OPPO)

平台方面,京东5月23日晚8点便开启预售,推出了手机以旧换新最高补贴1540元、30天价保、30天无忧退、365天只换不修、无限次更换原厂屏低至69元起等服务。天猫将预售开始时间定在5月18日8点,同时也将定金立减玩法给取消了,直接提供高额跨店满减活动。

降价方面,早在5月底开始的618预热期间,主流厂商便已经卷起了价格战,今年的新款旗舰降价基本都在800-900元。不仅如此,在平台购买指定型号iPhone 13,立减600元;荣耀Magic4 Pro以旧换新最高补贴590元;vivo S12至高省400元等。除了今年发布的新机,部分去年上市的机型更是有较大折扣。

0b7b02087bf40ad11666a681a7fd7dd5a8ecce2a.jpg

(图源:抖音@乐烦)

遗憾的是,即便在厂商折扣、平台让利后,今年的618电商节和往年相比还是显得“冷清”了不少,甚至结束得有些悄无声息。

当然,手机厂商依然在发各种花式战报。粗看之下,各家的战报都非常亮眼,每家品牌都能罗列出一大堆“冠军”。但是只要用心看看这些战报,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定语足够多,每个厂商都可以当“冠军”。换言之,在这些花式“冠军”的背后,实际上却是整个行业的数据下降。

这个观点的一个有力论证,在于今年618的热门单品销量排行榜。根据京东自营渠道销量数据显示,在今年期间,iPhone 13以282.43万台的数据一骑绝尘,这个成绩2是第二名Redmi K50的8倍有余。除了iPhone 13之外的前十机型,均为小米、Redmi的前代产品/中低端机型。

2022062313454207280.jpg

(图源:微博@DTCHAT)

这个观点的另一个有力论证,则是今年618期间的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数据。根据Counterpoint统计,尽管折扣和促销确实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前两个月的低点拉升了起来,但是今年618期间的总销量比起去年同期还是下降了10%左右。除了去年基数较低的荣耀外,其余头部厂商的数据相较于去年都是有所下滑的。

027e-0ba0cda367eb7f71222e9e7e50219be2.jpg

(图源:CounterPoint)

线下线上的双重困境,反映到整个市场上自然就是销量的下滑。

根据中国信通院调查显示,进入2022年后,国内手机市场在出货量、新品发布等方面均呈下滑状态。按照调研机构CINNO的分析,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是自2015年以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最差的半年销售数据,而今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更是达到了近十年的新低,上一次国内市场销量比这个季度还低的居然还是2012年第二季度。

当然,不仅是国内,全球手机市场在今年上半年也表现不佳。

根据7月19日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出现下降,同比下滑9%。这也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次出现连续下滑。市场机构分析师更是直言,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问题。

08f790529822720e0644873351ddb14cf31fab15.jpg

(图源:canalys)

具体到品牌上,从市场调查机构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国产品牌在今年第二季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出货量下跌,其中以线下市场为主要渠道的OPPO和vivo对比往年普遍有着超过30%的降幅,以线上市场为主的小米虽然降幅较低,但是同样受到了影响,只有去年年中回归的荣耀获得了相对比较好看的出货量数据。

然而,在国产厂商聚众“比惨”时,苹果却在悄无声息中成为了“赢家”,不论销量还是市场份额对比去年都有所提升。除了618价格战外,时隔八年再次举办的官方促销活动,帮助苹果在市场大盘低迷的背景下,成为了这段时间少有的销量同比增长的厂商,iPhone 13更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爆款产品。

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这个夏天着实有点“透心凉”。

产品现状:性能增长过剩,苹果降价威胁

综上所述,纵观这段时间的国内手机行业,尽管各大厂商并没有“摆烂”,在线上、线下都采用了比较激进的策略,加速扩张线下门店建设、提高线上产品促销程度,用这样的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但却无法阻止整个市场大盘的下滑,市场颓势依旧明显。

在经历了2021年的小回春后,为何手机销量会在今年呈现急剧下跌的局势呢?想要知道行业持续低迷的原因,就要从这段时间的行业要点开始着手。

芯片不缺,人却疲了

提起去年的手机市场,“缺芯潮”一定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去年年中,全球手机市场曾经出现过一波严重的缺货危机,当时小米合伙人卢伟冰曾透露,“当前手机行业严重缺乏处理器、屏幕驱动和电源充电芯片,而芯片的供应不足,则会直接威胁手机大厂的出货量。”

时间来到2022年,持续将近两年时间的芯片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不仅如此,今年年初,联发科还推出了性能/能耗全面提升的天玑8100/天玑9000系列,过去两年时间那种产品性能和能耗不可得兼的尴尬情况得到了缓解,新品手机的使用体验明显有所上升。

缺芯问题基本解决,核心性能全面提升,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年的手机市场都应该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最终却是事与愿违,这样的市场情况让人感到无限唏嘘。

诚然,这里面有疫情影响导致消费能力下降的原因:进入2022年,北上广等国内重要城市受到疫情困扰,影响了一大部分用户对于包括手机在内的非必要消费品的消费情绪;此外,今年7月,日韩、南非、欧元区达到了通胀率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因此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消费端疲软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对此,雷科技资深数码编辑认为,厂商的产品策略也给目前的市场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尽管今年的新旗舰产品开始采用高通/天玑双芯策略,但是厂商普遍主推的还是高通版本,天玑版本的产品配置总会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就像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小米12 Pro天玑版那样。

image.png

image.png

(图源:雷科技自制)

雷科技今年体验的许多手机产品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想要完整的体验,就要忍受高通相对糟糕的能耗表现;想要使用能耗比相对出色的天玑芯片,就要忍受快充/影像/自研芯片等配置的阉割,这样的产品策略会让用户觉得自己花的钱不值得,进一步降低用户购买欲望。

image.png

(图源:OPPO)

另一方面,如今手机技术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手机也从快消品逐渐成为了耐用品。回顾一下今年的旗舰产品,除了性能有所提升,屏幕素质、手机材质、快充规格、影像能力都没有特别突出的点,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千元机与旗舰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并不会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也降低了不少用户购机的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大盘下滑,不仅手机厂商的日子不好过,供应链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大批芯片厂、晶圆代工厂出现库存积压,导致芯片市场开始出现大幅度降价销售,部分芯片价格甚至开始出现雪崩式下跌,而智能手机SoC则是降价最严重的领域。

台积电此前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可以看到HPC(高性能计算)已经取代智能手机,成为其营收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在前段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中,一名芯片渠道商更是明确表示,从上游芯片市场来看,第三季度依然不太乐观。

9922720e0cf3d7cad2ee9620363b86036b63a97f.png

(图源:台积电)

从短缺到过剩,在手机市场不断收紧的情况下,芯片市场寒意渐浓。

苹果“向下”发展,威胁中端市场

不知道是因为华为的淡出,给了其它手机厂商一种“华为行,我也行”的错觉,还是因为逐年饱和的手机存量市场,让其它手机厂商有了一种急需上探的危机意识。

总之在2022年,国产手机厂商选择继续冲击高端市场,在第一季度密集发布多款中高端旗舰,OPPO Find X5系列、荣耀Magic4系列、华为P50E等相继亮相,和去年年底发布的小米12系列、realme GT2系列形成高端对垒之势。

遗憾的是,尽管国产厂商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实际情况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销量报告显示,在中国高端智能手机的细分市场中,苹果以46%占比荣登榜首,vivo以13%的占比位列第二位,华为占比11%位居第三,荣耀、小米和OPPO依次位列第四至第六位。

结合此前雷科技所著《性价比,是国产手机冲击高端的毒》一文来看,国产手机冲击高端这2年以来,最后依旧只有苹果活得滋润,其他人都铩羽而归。

dde06303-bee6-44b2-9c8c-a13c4a3c2df0.png

(图源:Counterpoint)

比起高端市场的强势,更可怕的是,苹果似乎有意通过给旧款产品以及第三代iPhone SE降价来继续向“下”抢夺中端手机市场份额。从今年的行情来看,iPhone 12 mini一度下探至3199元起,而iPhone SE 3的起步价更是降到2499元,已经开始威胁到国产手机牢牢把持的中端市场。

目前看来,虽然iPhone SE 3的总销量不及苹果预期,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苹果的手机产品线战略。在高端市场发展空间加速收紧的情况下,苹果希望通过推出中档价位的手机,将市场从高端延续到中端,用激进的定价策略将产品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以此带来长期的服务收入。

对国产手机而言,这显然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行业未来:扎根自研芯,大打差异化

当然,在这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依然能够窥得一些技术亮点,藉此展望整个行业的未来。

自研芯片成核心竞争力

要论2022年值得关注的技术亮点,那么自研芯片绝对是不能绕过的一环。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八个月期间,共有四枚全新自研芯片在市面上亮相,分别是小米12系列采用的澎湃P1充电管理芯片、小米12S Ultra采用的澎湃G1电源管理芯片、vivo X80系列采用的V1+自研ISP芯片,以及OPPO Find X5系列以及Reno8 Pro系列采用的马里亚纳X自研ISP芯片。

从结果来看,自研芯片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竞争力。搭载了独立影像芯片V1+和微云台的X80系列,在上市后第二个月就成为了3500-5000价位段最走量的机型;搭载了独立影像芯片马里亚纳X的OPPO Reno8 Pro+销量也创下Reno系列Pro+版本历史新高,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产品。

自研“芯片”,正在成为厂商们角逐市场的一把关键钥匙。

image.png

(图源:OPPO)

在华为陷入泥潭后,目前国内头部厂商的造芯方向主要放在三大领域:影像、电源管理,以及与芯片企业的深入联合研发。这样的选择,一是可以将影像、续航等用户看重的核心体验作为差异化创新的突破口,二是这类自研芯片的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试错的空间会比较大。

当然,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低收益。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感触,今年聊自研芯的厂商特别多,但是实际上手之后体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和厂商们宣传的“极致影像”可谓天上地下。从用户的反应来看,相较于功能性的自研芯,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更加关注自研SoC芯片。

国产厂商想要真正取得突破,目标应该放在自研SoC芯片上。问题在于,芯片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长周期、重投入、慢回报”的苦差事,再加上目前国内芯片产业和国外芯片产业之间存在的差距,投入SoC研发很可能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但从长远来看,尝试研发自研芯片,确实能打破手机圈趋于同质化的现状。

差异化战略收效尚可

除了自研芯片以外,今年手机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另外一大技术亮点,那自然就是折叠屏了。

在短短八个月时间内,全球上线了七款折叠屏产品。除了年初发布的荣耀Magic V、vivo X Fold以及华为Mate Xs2,今年8月份,小米发布了MIX Fold 2,带来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更新;三星推出Z Fold 4和Z Filp 4两款新品,进一步打磨屏下摄像头体验;摩托罗拉的razr 2022,更是将折叠屏手机带到了5000元价格段。

在这里面,既有荣耀、vivo这样刚刚踏入折叠屏市场的厂商,也有华为、三星、摩托罗拉这样早早入场的老手,再加上OPPO、小米这种稍早入局的厂商,至此,国内的主流大厂都已经入局折叠屏手机领域。

国产铰链、柔性屏等相关技术的成熟,是大厂纷纷杀入折叠屏“新赛道”的一大原因。早期存在的屏幕折痕、屏幕素质以及铰链问题,在新产品上基本都有所改善,而不断下降的生产成本,也让折叠屏的售价开始出现明显的降低,让折叠屏手机在普通消费者面前不再那么的遥不可及。

体验提升,价格下调,这对于折叠屏手机的销量产生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数据统计机构CINNO Research的报告,2022 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手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30万部,超过了2021年全年16万部的成绩,涨势迅猛。

30adcbef76094b367512b759ebd1c7d38c109dae.jpg

(图源:CINNOReasearch)

在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折叠屏市场能够取得逆势增长实属不易。但是考虑到今年主流厂商全部入局的情况,这样的高速增长其实是可以预见的,而且在增长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即便是高速增长后的销量占总体市场的比例依旧很小。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的折叠屏市场只能算是“不温不火”,前途可期。

对于各家厂家而言,想要在这样一个萎靡的时间段实现“破局”,就必须拿出“人无我有”的卖点才行。无论何时,实质性的产品革新对市场的刺激效果都是立竿见影的,但想要产生撼动机圈的创新,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沉淀的,“折叠屏”能否成为“全面屏”之后的下一个风口,我们还不得而知。

总结:凛冬将至,但希望仍存

正如上文所述,在产品配置内卷、核心性能溢出、消费欲望下降的影响下,国内市场逐渐饱和,整个手机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如何打破这个死气沉沉的局面,成为了无数国产厂商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厂商们选择的主流突破方式是“冲击高端”。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人人都在冲击高端,却没有带来足够多的出货量和份额、利润的转化,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国产手机的出货主力依然是250美元-399美元(约1697元-2709元)的中高价位段,占整体销量的25.5%。

2022051713344542520.jpg

(图源:Counterpoint)

按照微博博主@数码闲聊站的说法,如今国产集体冲高基本算是告一段落。各家厂商都在衡量自家旗舰产品的可行性,要么直接砍掉,要么就不走量,准备把精力重新投入到中端市场里。在苹果不断探索“下行”的威胁下,未来的中高端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愈发激烈。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行情,部分国产厂商还是比较乐观的。小米总裁王翔在记者会上就表示,因为中国疫情渐趋稳定、加上下半年促销活动更多,预计下半年手机出货量表现会较上半年好转。

但是华为任总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在近日第一财经的独家报道中,任正非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当务之急,是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

在我看来,未来国产手机的生存状况确实难言乐观。在过去多年时间里,换机周期18个月是业内共识,但是根据Counterpoint调查显示,现在国内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经被拉长到30个月左右,在手机行业整体存量竞争下,还要面临苹果新品的竞争,国产手机市场算是到了近年来形势最严峻的时候。

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兴衰沉浮后,或许手机行业的黄金时代真的要结束了?这可能是现在很多业内人士心中的疑问。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十年就走完了PC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它只是重新回到了一个相对盘整的局面,在折叠屏、VR/AR等技术发展后,整个市场依然会有重新向上的机会。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手机行业报告: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最艰难的时期来了?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