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容仪进入械字号时代,安全性存疑的觅光要割最后一轮“韭菜”?

导读:号称美容仪医疗化却安全隐患重重,械字号时代下觅光还能嗨多久?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近年来,在不少明星和博主的种草下,家用美容仪的风吹得越来越大。在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市面上的家用美容仪种类愈加丰富,也迅速出现了很多以营销见长的网红品牌。

今年双十一期间,国牌家用美容仪品牌纷纷拿出最强机制促销售,2020年才入局美容仪赛道的后起之秀AMIRO觅光也不甘示弱,一举获得美容仪品牌销售额全网TOP1。天猫平台开卖143分钟,觅光品牌销售额破2亿,超去年全阶段,同比增长407%。

然而,销量狂飙背后也有隐忧。随着AMIRO觅光销量不断上涨,这一品牌虚假宣传、皮肤烫伤风险以及可能致敏等安全隐患等信息也不断出现在公众眼前。

新消费财研社了解到,为了加强美容仪赛道的监管,去年国家药监局发布新规,将射频美容设备被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也就是说,美容仪品牌均应在明年4月前取得医疗器械认证才算合法合规。

美容仪“械字号”时代即将到来,虽然做化妆镜起家的AMIRO觅光把营销玩到了极致,却也绕不开品质与合规的课题。

过敏、烫伤划伤风险不断

号称美容仪医疗化却安全隐患重重

据了解,《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在2022年4月发布,目前尚处于政策过渡期。有网友指出觅光缺乏射频相关的资质文件和Ⅲ类医疗器械证书,可能面临新规发布后的停产停售风险。

据企业宣传信息,2023年初觅光已在广东省药监局完成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在美容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工作上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宣称自己是第一批布局家用射频美容仪医疗化的品牌,抛开功效性不谈,却连基本的使用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有很多消费者反映,觅光美容仪存在虚假宣传、暗藏皮肤烫伤、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隐患。例如今年4月,有网友在投诉平台表示,自己在官方平台买了一台觅光的射频美容仪,由于商品质量问题导致皮肤烫伤,但到三甲医院就诊后,商家却拒不承担医疗费用。

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消费者对于觅光美容仪的真实功效性提出了质疑,表示即便开最大档位依然感觉不到电流感,还会出现充电几次之后电流越来越弱的情况;还有消费者称,随着室温下降,美容仪热量和电流会消失。消费者称,客服对此类现象解释为凝胶量使用不当、耐受不同,并承认环境温度降至5度以下会影响产品使用。

黑猫投诉平台信息显示,通过检索“觅光”关键词,截止11月底共有249条投诉,使用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使用AMIRO家用射频美容仪后,出现了皮肤烫伤、划伤皮肤、皮肤过敏等问题。

此前,觅光在宣传深层射频美容仪产品时号称“1次显效,紧致度+9.32%;2周内有效改善皮肤法令纹、眼角纹、下巴角度等多项问题,其中眼角纹-22.2%、法令纹-16.8%、下巴角度-10.4%、白皙度+8.62%”,并附上了两周真人实测的前后对比图。

然而,在此链接下的“问大家”板块中,却充斥着消费者“用了没啥效果”“智商税”等质疑性评价。

与此同时,在黑猫投诉上,还有不少消费者投诉AMIRO觅光以旧换新价格与产品迭代价格不合理,割消费者韭菜,被差异化对待。

其中一位消费者表示,在6月份购买了觅光胶原炮,两个月后就推出了更便宜的二代产品。购买前,客服并没告知产品即将更新的信息,咨询客服也只给了一盒面膜作为补偿。也有消费者表示,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觅光区别对待消费者,有人补1300元,也有人补1800元,且还有简易赠品和全套赠品的区别。

营销狂欢之下割“最后一波韭菜”?

企查查信息显示,AMIRO觅光为深圳市宗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创立于2015年,创始人王念欧被评为2022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2017年,觅光以售价899元的“AMIRO(觅光)”智能化妆镜起家,当年获得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的Pre-A轮融资,并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后经李佳琦、罗永浩等头部主播“带货”后爆火,AMIRO在2020年占据天猫美妆镜品类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几年前靠卖化妆镜起家的觅光可以说是深谙网络营销套路,在产品上线前联合100位小红书博主,展开大规模内测活动,顺利打开化妆镜市场。在2017年刚刚建立自己的天猫旗舰店不久,觅光就在双11突破580万销量。

自此,觅光抓住了流量密码,乘着网络直播兴起的东风崛起,并聘请高圆圆为品牌代言人,成为小红书博主种草的常客,也频频在顶流主播李佳琦、薇娅等主播的直播间亮相,还在热播综艺“浪姐”的化妆现场频频植入。

仅凭这一个超级单品,觅光就卖出了5亿元。而如此铺天盖地广告量、众多当红明星“种草”推荐,即使觅光并未披露财务数据,但我们也不难猜测其营销费用之高。实际上,也有不少人质疑化妆镜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呢,899元的定价足以看出其利润之大。

在觅光的宣传中称,使用带光电技术LED灯的化妆镜,可以获得类似自然阳光的光线,消费者可以靠这种方式获得真实、自然的皮肤状态,然后更好画出好的妆容效果。

然而,在此后一段时间有消费者反馈,所谓看见脸部细节更多是营销话术,补光灯的作用大同小异,只要角度好,镜子都是这样的功能。

面对消费者智商税的质疑,觅光试图通过技术升级摆脱这些标签,其母公司也将自己定位成一家以技术为驱动力的高科技公司,积极联合外部力量推动产学医研合作,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

今年5月,觅光还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家用医疗器械分会举办了一场科技护肤国货发展大会,表示自身已与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

但是,光凭这些“表面功夫”并不能在短期之内做出出色的科技成果,联合研发不能只作为噱头,要尽快让市场看到公司切实的技术革新,才能挽回消费者的心,在严苛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

目前,觅光表示已经完成射频仪临床试验项目的备案。然而,有知情人士表明,仅是临床环节,就需要在2至3家有过备案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为期约1至2年的多次试验。而且进入申请环节,从注册提交到受理下证的审批过程,其周期也可能接近2年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距离明年4月的期限越来越近,觅光最终拿到资质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有不少KOC在短视频中力劝粉丝勿买美容仪,“明年家用美容仪必须取得医疗器械认证,所以厂商趁现在各种广告轰炸,把明年淘汰的东西赶紧卖给你们,割最后一波韭菜!”

觅光的此番操作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事实上,觅光一直将自己包装成“国产高端美容品牌”,凭借着“国货崛起”“高科技”“争气机”等关键词消费着年轻人的国货情怀。

如今,家用美容仪行业进入了“械字号”时代,单靠卖情怀,铺营销早已不能“忽悠”消费者,未来医疗资质、产品质量以及技术水平将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是觅光亟需解决的难题。

       原文标题 : 美容仪进入械字号时代,安全性存疑的觅光要割最后一轮“韭菜”?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