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AI化”
五、培养不出AI原住民的少儿编程教育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大量自动化导致失业?人工智能觉醒占领地球?其实这些问题离我们都还很远,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坏结果,显然是为小朋友们增负,让大量家长为孩子们报了少年编程班。
去年夏天,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了重视中小学编程教育,并为一些机器人竞赛加入了应试加分机制。一下子大量培训机构伺机而动,推出了少儿编程、少儿机器人教育、少儿创客教育等等一系列课程。
可目前这些培训机构之中尚未出现统一的行业标准,执教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培训机构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加盟费、卖教具(编程软件以及机器人等),甚至还打出让客户付费3年、40天实现创业梦等等夸张的宣传话术。
一位曾经上过两年乐高编程的学生告诉我们,培训机构很少会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大部分时候是在针对竞赛题目进行教学。编程教育本意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这样针对应试的教学是否本末倒置,搞错了根本目的?
而知乎上也有匿名用户表示,自己曾经面试过三线城市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领导、同事几乎都没有受过相关教育,工作考核指标是课程、教具的售卖数量,因为儿童的家长大多数对编程毫无认识和了解,所以这是一门“怎样都不会露馅”的生意。
这样的伪编程教育,真的能为我们培养出AI原住民吗?
六、令人怀疑AI智商的伪人工智能电影
我们此前介绍过很多跟人工智能有关的科幻作品,让我们恨的《终结者》,让我们爱的《超能陆战队》,还有让我们想对Siri如此这般那般的《Her》。可以说相比自动驾驶和移动AI,我们对于影视中人工智能形象的记忆更加清晰。
在人工智能浪潮来临,又有一批新的相关题材影视剧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其中不乏一些经典作品,比如《西部世界》和《黑镜》。
当然,这时候少不了我国的网大、网剧参与,毕竟他们才是最会、最敢也是最舍得蹭热点的人,让我们这些自媒体人自愧不如。
如今人工智能大热,网络影视人们怎么会放过这个大热点?加上网络影视一贯熟悉的魔幻、玄幻题材很容易踩上“建国以后不能成精”的广电红线。去年3月国务院也提出了“繁荣科普创作,推动制定对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2018年网络影视显然把科幻题材当初了重头戏。数据显示,目前由优酷、爱奇艺等筹拍的科幻题材影视剧就达到了20余部,更别提那些游荡在横店和高碑店的野生影视公司了。
可目前大多数涉及到人工智能题材的网络影视,都充分暴露了我国网络影视从业者对人工智能的无知。这类影视都有一个共同点,AI一定要以人类形态出现,基本都是大胸美女,唯一能体现出科技感的就是银色紧身服和诡异的发型(女演员脸上的玻尿酸和假体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广州的整形科技)。AI一定是不苟言笑、不能理解感情的,但最后又一定要对男主产生感情从而觉醒。如果看过日本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一天就能写出无数个这样的剧本。
就拿最近正在大力宣传的《超级App》来说,超级人工智能是个“活在”电脑里的App这一设定本身就充满了BUG,同时人工智能本来已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最后还要通过帮助主角追求女孩,并在过程中“学会了爱”。而这一切居然是人工智能的阴谋,目的是让主角帮助其升级好让它统治地球?其实你直接去统治地球也没什么阻碍的好不好!
这样强行的爱情戏和反转结尾让这部粗制滥造的科幻片更加尴尬,把片中的人工智能换成妖精、魔鬼都毫无违和感。如果2018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要从这样的电影开始,我希望各位影视人手下留情,多关注关注宇宙题材,不要再让人工智能丢人了。
其实看过上面的案例就会发现,这些“假”AI项目和一切的假货一样,本质上体现的就是造假者的又坏又懒。造假者擅长出产一切粗制滥造的东西,不管是技术、产品、教育还是影视,而为了卖出这些这些劣质商品,他们跟随着一个又一个风口,把同样的劣质商品撞到不同的框架出去。
我们也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中了这些换汤不换药的骗术。别的领域不敢说,在AI领域中多半是来自于新技术信息差带来的焦虑与好奇。我们因为不懂AI,却又被AI风潮落下,只好在缺乏基本分辨能力的前提下一次次步入造假者构建的貌似高科技的AI陷阱中。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德州仪器嵌入式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