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少魂” 下AI能否迷途知返?
近日,由中美贸易战引发的“中兴事件”引起了电子行业热议。从中,不仅折射出中国企业管控合规风险的能力滞后,成为进入到全球价值链竞争后的重大隐患,更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发展依然被“缺芯少魂”的现状所困扰。
尽管此事目前仍未定论,但从事发至今业界反应,以及媒体的发声来看,用“颇为慌张”形容不为过,先是中兴得知被制裁的消息后,创始人、董事长和CEO在第一时间一齐出动“自救”,然后不少媒体开始在中兴是否会因此走向衰亡上做文章。更有甚者,认为如果美国真要从核心技术上扼住中国喉咙,这关乎到“中国制造2025”大计还能否顺利实现……
因为有可能的“25%-30%美国供应商元器件阻止供应”,揭开了一个国家在核心生产能力上受制于人的“遮羞布”。
这样的反应夸张吗?事实上并没有,下面这张图可以说明中国在“缺芯少魂”上究竟有多严重。
这是微博知名财经博主@曹山石近日发出的一张图,可以看出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状况。可见,中国除了在移动通信终端和NPU有超过10%的份额外,半导体存储器和显示系统有零星市场,其它领域几近空白。
电子通信行业如此,其它与信息产业相关的行业亦如此。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英特尔、英伟达、AMD、高通、赛灵思等公司很早就开始了在AI 芯片领域的布局。
其中,英特尔作为传统CPU龙头,占据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收购FPGA制造商Altera、深度学习公司Nervana Systems,接手特斯拉,以153亿美元高价成为Mobileye的新东家,都被外界解读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干一番的表态。
实际上,在中下游“买买买”的背后,是有掌握了上游核心技术,并可以不断更新迭代的底气。去年9月和10月,英特尔先后发布了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NNP)和人工智能芯片Loihi,不仅专用集成电路更加擅长于神经网络中的矩阵乘法、卷积和其他数学运算,由于结构差异使得神经元芯片比当今的处理器更有效率,能耗比可以提升1000倍。
前有“豺狼”,后还有“虎豹”。
GPU与CPU同属冯·诺依曼结构。由于CPU功能承载多,指令流控制逻辑复杂,不能有太多条独立指令流,GPU则使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让多个执行单元以同样步调处理不同数据,大大加强了计算能力,从而被广泛应用到数据中心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
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上,英伟达在黄教主的带领下比英特尔似乎走的更远,被粉为“教主”。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布局始于2011年,全球四巨头GAFA+微软,以及阿里巴巴都在使用英伟达的GPU,其占据了全球GPU70%的市场。
同英特尔一样,英伟达也投资参股包括自动驾驶、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等AI下游产业。去年12月,公司推出Titan V GPU,其10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是前代产品Titan Xp的9倍。对于这款产品,黄教主说“Volta致力于推动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极限” ,可见清晰的AI定位。
至于AMD,虽然在CPU和GPU的业绩都没有大哥亮眼,但作为两个领域的老二,也差缺补漏的差不多了,而其在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上,被市场解读为“救命稻草”。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德州仪器嵌入式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