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关于硬件设计中的线宽线距,老工程师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2020-03-04 08:59
凡亿PCB
关注

阻抗计算

在线宽规则设置中提到过阻抗线的概念,那么什么是阻抗线呢?我们如何知道设计当中的信号走线线宽与间距呢?这就涉及阻抗的计算。

阻抗计算的必要性

当电压、电流在传输线中传播时,特性阻抗不一致会造成所谓的信号反射现象等。在信号完整性领域里,反射、串扰、电源平面切割等问题都可以归为阻抗不连续问题,因此匹配的重要性在此展现出来。

常见的阻抗模型

一般利用Polar SI9000阻抗计算工具进行阻抗计算。在计算之前需要认识常见的阻抗模型。常见的阻抗模型有特性阻抗模型、差分阻抗模型、共面性阻抗模型。如图10-50所示,阻抗模型又细分为如下几类。

(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

(2)内层特性阻抗模型。

(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

(4)内层差分阻抗模型。

(5)共面性阻抗模型。

① 外层共面特性阻抗模型。

② 内层共面特性阻抗模型。

③ 外层共面差分阻抗模型。

④ 内层共面差分阻抗模型。

图10-50  常见的阻抗模型

阻抗计算详解

1.阻抗计算的必要条件

阻抗计算的必要条件有板厚、层数(信号层数、电源层数)、板材、表面工艺、阻抗值、阻抗公差、铜厚。

2.影响阻抗的因素

影响阻抗的因素有介质厚度、介电常数、铜厚、线宽、线距、阻焊厚度,如图10-51所示。

图10-51  影响阻抗的因素

在图10-51中,H1为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Er1为PP片或者板材的介电常数,多种PP片或者板材压合在一起时取平均值;W1为阻抗线下线宽;W2为阻抗线上线宽;T1为成品铜厚;CEr为绿油的介电常数(3.3);C1为基材的绿油厚度(一般取0.8mil);C2为铜皮或者走线上的绿油厚度(一般取0.5mil)。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