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GPU/CPU 传感器 基础元器件 网络通信 显示 交互技术 电源管理 材料 操作系统 APP 云技术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制造 其它
应用:
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 VR/AR 机器人 无人机 手机数码 汽车 平衡车/自行车 医疗健康 运动设备 美颜塑身 早教/玩具 安防监控 智能照明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VR/AR的大级别创新周期正在开启

2022-06-20 14:42
锦缎
关注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在雪球设有同名个人专栏。

本文将记录一下我通过新能源车发展历程带来的VR/AR(XR)发展的思考。

比较早的时候,我便曾阐释过比较多关于XR和智能汽车的思考,也比较看好这个方向。虽然它是今年回撤居前的方向,但我认为产业趋势和投资逻辑仍在。

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是我们最重要的可选消费品。二者今年受到了经济下行压力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油车和手机都已过高光时刻,增长停滞,甚至还有可能面临“诺基亚时刻”。

新能源车是油车的未来,现在基本已经形成共识。其中的电动化机会已经挖掘较深,智能化机会可能是未来的弹性方向。说XR是消费电子的未来,大家肯定会表示怀疑的态度。因为大家能轻松的说出很多问题,现实也能印证,并没有多少销量和应用来支撑这么大的判断。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19年中,大家也不能确定电车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更别说认为电车会替代油车这样的想法了。2019年5月36股价的特斯拉刚经历了腰斩,和破产危机的舆论之中,而到21年的2年时间上涨了33倍。特斯拉的成功,某种意义上是电车产业的成功,也是中国电车产业的成功。

接下来想通过复盘新能源车和XR的发展历程,来思考XR所处类似于新能源车发展的哪个阶段。当然这里有个潜在假设,大家也不妨先接受这一假设:XR有机会成为类似电车今日地位,成为消费电子的未来、下一代移动终端。

我们来看看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

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用了10年时间;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提升到5%,用了3年多时间;而从21年初至10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7%左右飙升至18%。

也可以看一下下图直观的近年新能源车销量图:

从历程看,可以简单概括为新能源车已经走过了培育期、快速发展期到爆发期的阶段:

培育期(2014年以前)是最坚难的,这个阶段只是探索,甚至都处于是否能商业化的讨论之中。

快速发展期(2014——2020年)是在漫长的培育中,随着各种技术迭代、突破,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和产业链后,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向上发展趋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力量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2010年在几个城市试点补贴,随后逐步扩大推广范围和力度,2014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首次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并配套出台了许多政策,包括明确新能源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4年销售8W台,是2013年的4倍。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有一批如特斯拉、比亚迪和新势力这样的优秀新能源车车企成长了起来(比较有趣的是,他们大多不是原本油车企业),当然在这往前已经有无数的初创公司倒下。

爆发期(2020年——今)是在产业质变后带来量的爆发,这一阶段的开端可能是MODEL3的爆款出现,随后进入到百花齐放众多优秀品牌和爆款的产生,电池等产业链也在加速发展。

我们回顾了新能源的历程,接下来来看看XR的历程(VR/AR之争搁置,VR和AR会先后走向成熟,而VR仍处于早期,AR就更早期了,下文探讨发展启示就不展开聊AR了):

VR的概念可以追溯到50年前,1968年,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Ivan Sutherlan组织开发首个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及头部追踪系统。但其实2010年后才开始进入培育期(2010——2020)。

2012年GOOGLE发布初代GOOGLE GLASS,微软、SONY、HTC和三星先后进军,到15年被称为VR元年(美丽的泡沫),当时作为安卓第一品牌的HTC,宣布抛弃手机业务,ALL IN VR。总体比较遗憾的是,这一阶段并未掀起VR革命,只是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VR。

这个培养期阶段VR经历了很多产品形态和商业化的探索。下面展开说说:

手机配件

有当时有红极一时的VR盒子,谷歌眼镜盒子只要20美元,销售数量过亿:

后来2016年的升级版是售价80美元的头显:

当时手机+头显配件是比较成熟的品类,做的比较好的三星2015年底推出Gear VR,并搭配旗舰手机销售,甚至后来采取买手机送VR头显的策略,销量曾做到一年三百多万台,拿到TOP1的荣誉,2017年初累计出货超过500W。甚至到2019年华为推出的VR GLASS也是通过数据线连接手机的。

VR作为手机配件,是一个看起来成功实际失败的尝试。成功是因为造价便宜、便携和受众广,销量大。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体验太糟糕,可用性太差。

PC VR

PC VR算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尝试,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使用电脑强大的算力来运行大型游戏,通过支架放置定位基站来定位手柄,这种头显配置和售价也较高,价格从大几千到过万,而且不能便携使用(离不开PC、定位基站)。

只是小范围应用于2B场景如VR主题体验店和游乐设施,2C的也就是重度游戏发烧友。VR品牌中活下来的主要也是这个品类的玩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典型的有依托3A大作《半条命 艾利克斯》的VALVE INDEX。

依托硬件优势和软件生态的HTC:

依托SONY PS游戏资源的PSVR(不连PC连PS):

一体机

一体机是指不需要连接PC/手机,自带算力、电池,不需要定位基站的VR一体机,这种机子可以随身携带、使用,还要讲究重量、性能体验,可见是最难的形态,但也是目前看起来最为成功、成熟的形态。而这,离不开一个重榜玩家——OCULUS,这个FACEBOOK2014年20亿美元收购,碎钞无数让人窒息的当今花旦VR第一品牌。

经历过PCVR成功后,于2018年9月发布了一款一体机QUEST售价399美元,最热应用节奏光剑也配套上线,市场整体反响不错。时隔两年,2020年10月发布性能更强却更便宜只要299美元的QUEST2,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

有多火?20年Q4超200W,21年880W,至今累计超1500W,成为史上最成功的VR产品。

这里也顺带提一下,歌尔股份主管VR业务的副总裁2015年创办的品牌PICO,一度快撑不下去,还好有歌尔集团输血,去年被字节跳动90亿收购,目前主力产品NEO3有中国版QUEST2美誉。

在可追溯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算XR的孕育期,而我倾向于认为QUEST2的发布可以确认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从销量上看也很明显开始加速。

来源:IDC中国,2022

随着META、字节这两个玩家今年高端机的发布,VR一体机将开始全面赶超和取代PCVR成为VR的比较成熟形态,成为一个性能强大、佩戴便携、使用舒适的产品,并有望成为被大众所接受的一个品类。

目前全球游戏机销量1亿多,手机销量十几亿,而VR只有千万级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渗透率,依然处于这个快速发展期。

什么时候能进入爆发期?一方面需要看接下来高端机子是否受欢迎,是否能有更多的应用受欢迎,随着高端技术的量产,售价是否进一步下降。而进入爆发期,我认为我们需要期待另一个重磅玩家——苹果。苹果一惯在产品非常成熟时才会发布,基本苹果出品必属精品,必属爆款。目前看,最晚23年应该不会再跳票了吧?

那约摸估计明后年,有机会进入爆发期,到那个时候XR年销量有可能在四五千万的量级,从游戏机看应该超过20%渗透率,而从手机看也达到了3%的渗透率。

这个时候,拿新能源车的发展历史来给XR参考,不免表达了我对XR未来的期待,当然也可能会让读者感觉到不切实际。不管XR最终能发展到哪个量级,发展曲线都是可以参考的,而且确实都会在曲折和质疑中发展的,也明白技术的迭代和量产也可能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顺利。

但,确实也觉得这两个产业有一定的有趣的参考之处。例如:

1、目前头部玩家都是跨界玩家,传统玩家也开始坐不住要下场子了。

2、新能源车的培育和发展期离不开国家的补贴,而当下的XR从META和字节看也是开始下重手补贴,无论这两个品类补贴、加码的时机都来自于对产业成熟度的考量,而有了补贴之后的正循环是加速器。

3、相比油车,电车续航、电池安全问题等仍然是许多人看到的问题,但在问题中前行。虽然VR还很笨重,玩大型游戏还是会有晕眩感,但比以前已经好了很多,而且未来还在进化当中,大家的看法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相信用过QUEST2和PICO NEO3的人当中,不少对这玩意儿既看到问题,也能看到超预期的地方,能感受到别的终端无法比拟的沉浸式体验。

XR产业还很早期,但大家需要保持关注,比较确定的处于大级别创新周期早期的行业不可多得。

       原文标题 : VR与AR的大级别创新周期正在开启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硬件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