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Rokid glass有自己的进化逻辑
真的要To C,AR眼镜的“用户体验”还有三座大山
回首Google Glass的失败,一句“一厢情愿的产品无人买单”可以形容。直白地说,作为佩戴在鼻梁上、需要不断与环境主动交互的产品,AR眼镜的“用户体验”逻辑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1、硬件设计:不是太阳镜,但要像太阳镜一样方便
在CES会后的采访中,Rokid CEO Misa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丑陋的东西一定是错误的”。从事智能语音交互的Rokid为了“不丑陋”,在智能音箱的风潮中推出了Pebble一样的产品,赋予了本来应当是抢占市场、紧赶快上的智能音箱足够的颜值和功能创新。
而回过头看AR眼镜的盘点,除了受限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显像技术,来自硬件设计层面的“丑陋”仍然十分明显,包括:
A、分体式。Meta 2的AR眼镜要连接PC自不必说,最新出的Magic Leap One仍然是分体式设计,这些产品甚至很难称之为眼镜,有谁戴个眼镜还要在腰上别个其他设备、手里拿里操作杆,或者干脆被PC拴住?加之“长相奇特”,一眼望去就很傻的产品真的会有市场么?
B、笨重。不得不说,Google Glass之后出现的几个AR眼镜产品在造型和佩戴上都开了倒车,例如HoloLens,与Google Glass相比重量大、佩戴不便,甚至难以胜任日常生活、工作的走动,这样的产品就算有再多的功能也只沦为“高科技玩具”,如果不加以改进,肯定无法进入消费级市场。
C、携带不便。分体式、笨重以及不可折叠都导致用户不得不把带着AR出行“当个事儿”,在智能手机提高屏占比、降低厚度与重量来更方便携带时,带着AR眼镜走却越来越费事。
把“不做丑陋的东西”的极客理念由智能音箱转移到AR眼镜后,Misa的Rokid的确做了不少硬件上的改进。例如人体工学的眼镜鼻托,电池后置,整体重量降低来降低佩戴负担;去掉普遍的外层装饰镜片增强外观表现和轻便度;第一次让镜腿可以像普通太阳镜一样折叠,方便随身携带。
但即便如此,这些都只是相对其他产品层面的,要说Rokid整体观感有多漂亮也未必,在CES现场评测的一些国外媒体(例如The Verge)眼里,虽然都给予了Rokid Glass肯定的评价,但“in its infancy”、“Needmorepolish”、“chunky sunglasses”等词汇还是很显眼,硬件层面要让AR眼睛像普通眼镜一样,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汽车检测的最佳选择看这里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 1 NVIDIA RTX 5060 Ti首发评测:8GB疯狂爆显存 16GB正好
- 2 七彩虹隐星P16 Pro首发评测
- 3 完全的碾压性优势!锐龙9 9950X3D网游性能测试
- 4 索泰RTX 5070 XGAMING OC显卡评测
- 5 Intel酷睿Ultra 285H体验DeepSeek 14B模型
- 6 微星RTX 5060 Ti 16GB硬派师2X显卡评测
- 7 立讯精密得扛住苹果这波压力
- 8 索泰RTX 5070 Ti天启显卡评测:启世之环再进化 豪华八热管旗舰级体验
- 9 联想卖爆了,但跟AI没啥关系
- 10 DLSS 4小钢炮:微星GeForce RTX 5060 Ti 16G INSPIRE 2X首发评测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