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梦碎的联想究竟经历了什么?
与此同时,被联想寄予厚望的数据中心业务集团也未能扛起联想的营收增长大旗,2020/2021财年,整个业务板块营收只有429.0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10.42%,而且在近三年中甚至还出现了占比逐步下滑的状态。以联想曾经引以为傲的超算为例,2018年,联想集团的超级计算机ThinkSystem SD650一度排名Top500评选的全球性能最强超级计算机第8位,但三年过去,联想集团再也没有产出性能更强的超级计算机,ThinkSystem SD650的排名也已经降至第17位。
这样的科研表现,显然不足以证明联想冲击科创板的技术先进性。在回过头来看联想的核心PC业务,其在近三年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表现,但实际上,联想电脑的优异表现更多的取决于近年来全球旺盛的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研报,今年第一季度,PC市场持续复苏,单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8400万台,同比激增55.2%。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报告则指出,2020年开始,笔记本电脑进入为期3年的更新换代期,如果这3年内换机需求均匀释放的话,每年大概有5300万台笔记本电脑需要更新。可以预见的是,当2023年更新潮结束后,PC市场的火热行情即将熄灭。增量市场消失之后,科技含量就成为联想能否继续占据高地的关键。但从联想PC业务本身来看,联想电脑业务的本质或在组装,科技含量并不高。
处理器及芯片、内存及存储器、显示器及软件等关键性技术上均为对外采购,2020年该部分对外采购金额就达到了2153.32亿元,2018年、2019年联想集团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47.50%、42.32%。而其披露的核心科技则主要体现在电池保护、喇叭设计等外观、耗电、散热等方面,其科技硬实力有些差强人意。
因此,从业务层面来看,联想科研投入过低的弊端表现非常明显。自诞生至今37年来,本质上说,联想虽然已经开拓了包括移动设备、数据业务等,但电脑业务仍然是整个集团的绝对主角,而且这一优势多是以量取胜,而非技术含量,核心技术层面不得不仰人鼻息,这也是联想最为人诟病之处。
“贸工技”后遗症
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曾问过柳传志一个问题:“未来联想是想做大,还是想做强?”柳传志犹豫了一会儿,回答道:“那还是做大吧。”
实际上,早在1994年,联想就已经选定了规模优先的发展策略,彼时柳传志与倪光南的“贸工技”与“技工贸”路线之争爆发。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最后的争论以柳传志胜出、倪光南出局收场,也是从这一时间点开始,联想在规模之路上一路狂奔,却对科研失去了应有的关注。从1996年至2015年10年间,联想研发支出占收入比几乎从未超过3%,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与华为2014年当年的研发支出的一半持平。不过,当杨元庆出任联想CEO之后,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其在掌权之后就立刻提出了“技术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口号,在他的领导下,那些年联想的研发投入(包括联想研究院)不少,开发出了高性能计算机。
“杨元庆提高联想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心是很明显的。”倪光南在2005年一次谈到联想时表示。然而,从实际表现来看,杨元庆与联想似乎耐心不足。以手机业务为例,在2014年-2017年研发投入接连创造新高之后,联想移动的营收却并未随之向好,到2018年,联想的研发投入开始下滑。紧接着,联想开始将手机业务的重点放在了摩托罗拉身上,自身打造的联想、乐檬、Zuk等手机品牌则逐渐失声。
与此同时,联想还出现了三年4此更换手机业务负责人的戏码。总的来看,杨元庆与联想对科研投入的“急躁”态度,收购IBM的成功经验使其对摩托罗拉品牌的过分依赖,以及手机业务战略上的举棋不定,都导致了联想在手机业务上不断遭遇滑铁卢。
显然,手机业务的失败并没有让杨元庆和联想醒悟,最新的例证来自芯片。早在1994年的“柳倪之争”时,倪光南就提出要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进行突破,但此后联想并未听取这一意见,直到中美贸易战之后,产业界开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芯片的自主研发上,但在2019年的某次会议上,杨元庆表示:“对于一家公司,我们没必要自己去做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计划,去自己做芯片,做操作系统。”
但彼时,联想在芯片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五大采购商,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联想芯片采购额2017年达到151.73亿美元,2018年再次增长16.4%,达到176.58亿美元,占当年达510亿美元总营收的三分之一强。或许是想改变这一现状,又或许是汹涌的民意所致,到今年8月份,杨元庆又抛出了与两年前截然相反的表态:不排除自研芯片的可能,也不排除合作可能。
然而,两年时间对于芯片自研而言何其珍贵,联想与杨元庆很可能再次因为举棋不定错失良机。联想还有机会在芯片自研上开辟出路吗?或许一如倪光南2018年在某次采访中所言:“联想曾经有过很多机遇,但擦肩而过可不少,那过了你就没有办法再回来”。
因此,综合来看,舆论对于杨元庆等联想高层超高薪酬的质疑或许并不在于薪酬本身,毕竟从香港上市公司角度看,在2020年跨行业统计的董事长(董事局主席)薪酬排行榜中,杨元庆在第39位,并非最高。
但同列这一榜单的却是京东健康刘强东、旺旺蔡衍明、腾讯马化腾、海底捞张勇等人,显然,联想的市场统治力、技术先进性与市值并不支撑其为高管支付如此高昂的薪酬,这才是外界质疑的核心所在。
科创板“一日游”伤害性不高,但却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联想。(完)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德州仪器嵌入式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